大马律师戴子豪表示,2018年前华社对纳吉与国阵的恨意大多集中在一马公司丑闻;可在马来选民心中,真正让他们怒火中烧的却是消费税(GST)。当时的反对党——行动党、公正党、土团党、诚信党——看准这一点,天天高唱“GST等于涨物价、马币贬值、政府向人民开刀”,结果成功把纳吉政府赶下台。
讽刺的是,全球195个国家里已有160个落实GST或同类进项税,偏偏马来西亚在上路后又180度掉头,重返落伍的销售与服务税(SST)。政客振振有词:“SST征得少,所以人民压力小。”经济学家、会计师和金融界听了全都一笑——笑的是这番话把一般民众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GST对逃税者是噩梦,对洗黑钱者是紧箍咒;换成SST,就等于替灰色钱袋开天窗。难怪国库像漏水的桶,怎么补都补不满。希盟当年拍胸口承诺“减轻人民负担”,2022年竞选宣言九成篇幅都在抹黑国阵,把扎希和老国阵骂成“盗贼联盟”;另一成则是美丽口号:减税、降油价、舒缓民困。如今执政的团结政府却把“合理化”挂在嘴边,大砍汽油与电费补贴,还接连端出股息税、娱乐税、奢侈品税、资本增值税,甚至计划把SST税率再往上调。
每遇批评,部长们总祭出万能挡箭牌:“我们只向富人征税,普通人不会受影响。”这套说辞吃力不讨好,偏偏他们说得心安理得。现实是,商家面对新税只会把成本抬高,最后买单的仍是普罗大众。就像网红调侃的那则帖文:政府征KTV娱乐税,结果连路边鸡饭也跟着涨。要怪谁?不怪商家才怪——关店易,破产快,他们也得自保。
国油昔日是政府的现金奶牛,如今被拉去填补石油州更高的权利税,一转眼却陷入资金吃紧、裁员5000的大窘境。当年推行GST的目的之一,是把对石油收入的依赖从GDP的18%降到12%,也确实做到了。现今好处全被挥霍,坏处全数回归,财政缺口愈来愈大,却迟迟不肯正视。
华人固然不齿纳吉与马华,但不少经济、金融专才对纳吉时代的税制与魏家祥近年的建议仍赞誉有加:GST能有效堵住逃税漏洞、压抑通胀、提升国库,同时不至于吓跑游客,亦给予企业进项退税,避免层层叠税。反观今天,失业率攀升、马币对美元跌破旧日水平,“减负”成了笑话。
当现实一次次打脸口号,人们该“税醒”了吧?当初被政治糖衣包装的梦想,如今只剩冰冷的结算单——没了补贴,多了税项,生活成本节节攀升。与其继续沉迷政治幻梦,不如睁开眼睛,看看那张越写越长的账单,问问自己:还要被花言巧语牵着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