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热传一篇题为“在华人公司与政联公司工作后的10个差异”的文章,引发热烈讨论。文章作者Dr. Amirul Amin 以自身经历对比两类职场文化,指出政联公司普遍工作氛围消极,与华人公司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由诚信党中委符芳侨在其面子书上分享,作者表示自己曾与华人长期共事,因此在加入一家几乎99.9%员工为马来人的政联公司后,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
他指出,在华人公司,员工在晚上7点前极少有人急着下班;而在政联公司,下午4点半大家便已收拾妥当,准时5点离开。
“华人公司重视成本效益,斤斤计较每一分钱;政联公司却似乎没人在意是否浪费或吃亏。”
此外,文章也提到:华人公司的HR常提醒员工要拼业绩、争取公司盈利以换来花红,而政联公司即便年年亏损,员工仍理直气壮地要求年终奖金。
他还直言,在华人公司可以清楚感受到管理层的存在与公司方向,反观政联公司“仿佛无人掌舵,一切都靠惯性运作”。此外,政联公司人手冗余却工作量极少,而华人公司则是“人少事多”。
文章进一步指出,在华人公司努力被视为正面表现,积极表达意见是为了公司进步;但在政联公司,说得太多反而会被视为“出风头”,甚至被边缘化。
“华人公司争论是为了推动工作进展;政联公司若有员工提出问题,反而被视为破坏团体和谐。”
他举例说,华人公司通常在年中就规划来年目标,而政联公司往往拖到年底才决定未来方向。请假制度也大不同:在华人公司请假需考虑人手调配,年底老板还会预先安排轮班;而政联公司一整个部门同时放假也照批不误。
Dr. Amirul 透露自己曾在多家政联公司任职,但选择不公开公司名称,以免造成难堪。他直言,若要理解为何华人公司经营表现优异,只需看看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
他总结道:“我们马来人并不是不优秀,但在工作态度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番直言不讳的言论,在网上掀起不同反应,也引发更多关于职场文化差异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