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前财政部长达因已辞世,他及其家族庞大的资产如今成为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MACC)瞄准的关键对象。政府正考虑冻结甚至充公相关资产,以充实国库。作为马哈迪时代的核心政经人物,达因如今却在安华政府的反贪扫荡中,成为象征性的“第一目标”。
这场行动不仅是一次法律程序,也带有浓厚政治意味。安华政府意图透过清算达因的庞大财产,传达“终结特权阶层”的政治讯号,切断旧时代政商勾结、资源操控的脐带,展现对“Mahakaya”(超级富豪)阶层的不妥协立场。
据悉,达因的海外资产分布极广,遍及美国、新加坡、日本、印尼、意大利、非洲与英属离岸属地泽西岛,总估值至少高达45亿令吉,涵盖美国高级住宅、商业大楼、日本酒店及意大利购物中心等。这些未向当局申报的资产,包括房产、商业设施及银行账户等,预计将陆续面临冻结。MACC相信,达因家族及其关系人尚藏有部分未被揭露的资产。
然而,涉足跨境资产冻结远非易事。此类操作不仅需先取得本地法院的冻结令,还需透过司法互助协议(MLA)向有关国家发函请求协助。即便获得初步授权,是否最终成功冻结,还取决于对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与政治立场,程序复杂、耗时漫长。
目前,MACC已开始在国内采取行动,并获得英国当局配合。在安华首相点头授权下,反贪会已于6月25日入禀高庭,申请充公达因家族位于吉隆坡市中心、价值不菲的Ilham大厦。而早前英国境内也有约7.6亿令吉的相关资产遭冻结。
外界普遍认为,达因成为安华打击贪腐的“样板案例”,意在清除与马哈迪密切相关的旧有权贵势力。虽然达因已故,反贪行动不仅未中止,反而火力全开。安华政府希望藉由冻结资产、追回国家资源,向公众展示强而有力的反贪决心,宣示政权的清廉转型。
政府的立场明确:无论涉事者生前身后、地位高低,只要涉及未申报财产或可疑资金流向,必将穷追到底。冻结资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资产外移,避免调查受阻。
这场行动也具有制度重塑的意味。安华通过高调司法程序,与MACC保持同频,巩固反贪队伍的协同战力。尽管反贪会首席专员阿占巴基的延任一度引发争议,但如今他已成为安华反腐布局的重要执行者。外界部分批评声认为调查带有“政治导向”,但安华政府则将其视为肃清旧势力的关键一步。
不过,这场追讨行动也伴随不少争议。达因遗孀奈伊玛公开指控MACC“未事先通知就入禀高庭”,质疑此举违反自然正义。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仅凭“未申报资产”就冻结财产,若无明确罪行,如洗钱或贪污,是否构成“过当执法”?此外,社会上也出现对“抄家死人”的质疑,认为对一位已故人物继续追查,可能引发伦理与人道争议,有“鞭尸”之嫌。
安华自上任以来致力清除前朝政府遗留的腐败印记,通过一系列强硬反贪措施,重新塑造一个廉洁、公正的政府形象。如今对达因的追查,既是对过去权贵贪腐的清算,也是对未来政治文化的警示。
接下来,是否还有其他马哈迪时代的核心人物将被要求申报资产?是否会掀起新一轮针对旧政权高层的调查风暴?这一切不仅是一场关于贪腐的法律斗争,更是安华政府重构权力秩序、巩固施政正当性的政治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