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大学预科班全A考生录取资格政策的“U转”决定,虽然暂时平息了争议,但却在社交媒体掀起另一波风波——大批网友留言“谢谢马华”,意外成为焦点。面对这样的网络声浪,多位行动党领袖迅速出面反应,一边指责马华“抢功”,一边强调自己党在促成政策转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图传达的潜台词无非是:“功劳不是你的,是我们的。”

抢功与政治操作的分寸

政治人物与政党争取民意支持、试图把“好事”归功于自己,本属常态。但问题不在于“争功”本身,而在于方式与尺度。如果“抢得太过”,不仅难以赢得掌声,反而容易落人口实,变成一种失态的政治表演。

行动党过去长期担任反对党,形象鲜明,长期以“公平正义”作为政治主轴,塑造出强烈的道德正当性。由于无需直接承担政策执行责任,他们的许多改革承诺,成功激发了民间的期待与信任。然而,这股“高道德形象”也让他们误以为掌握了民意就等于具备执政能力。

从反对到执政:信任的考验

行动党在执政后面临现实考验,才发现治理不只是讲理念,更涉及繁杂的制度运作、官僚体系与盟党协调。许多改革承诺在权力运作中迟迟无法落实,支持者开始感到失望,民意基础开始松动。行动党不再是那个“义无反顾反体制”的政治力量,反而渐渐被视为“变成了曾经批评的对象”。

这种落差带来一种深层焦虑——他们清楚知道民意在动摇,却缺乏有效反思与转型策略。于是他们开始依赖公关手段与政治话术,否认问题的严重性,或将责任推向“前朝”与“外部势力”,并继续营造“情况一切可控”的印象。

预科班风波:焦虑与滑稽的写照

此次大学预科班的争议,原本是社会舆论不断推动,民间批评声四起。在政府做出调整、政策回转之后,部分行动党领袖开始急于争取“改革推动者”的角色。甚至将原本被动响应民意压力的行为包装为政绩成果,不愿承认这是社会压力的结果,而非执政主动改革的展现。

但在资讯极为透明的时代,人民早已不是容易被话术蒙蔽的群体。谁第一时间发声,谁袖手旁观,谁又是在压力下才出手,公众自有分辨。行动党若继续沉迷于“抢功”的表演,只会暴露其不安与虚弱。

真正的功劳来自兑现承诺

政治声誉的建立从不靠一两次抢功,而是靠长期兑现承诺的实绩。如果行动党执政后只在乎掌声,不愿面对批评与失败,终将重蹈马华的覆辙,被人民以同样的方式唾弃。

人民或许会原谅延误,却不会容忍背叛。他们不会因政党执政而遗忘承诺,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人民自然会记得;若你只顾争功、掩饰失策,记住:人民也不会轻易原谅。

上一则新闻“请问你超过60了吗?” 男子看戏买错票当场社死
下一侧新闻房产买家别慌 专家:新SST只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