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年逾四旬男子因腹痛就医,自述有多年胆结石病史,近日更发现粪便呈灰白色。原以为只是胆石作祟,结果一查竟确诊为已发生淋巴转移的壶腹癌,震惊医护团队。对此,医师提醒,排泄物的颜色变化可能隐藏重病警讯,绝不可掉以轻心!
疑似胆结石复发 一查竟发现癌瘤转移
敏盛综合医院微创手术中心执行长、外科名医陈荣坚指出,这名男子数年前即诊断出胆结石,却因抗拒开刀,仅靠药物控制症状。近日他腹痛加剧、出现灰白色粪便,且家属也发现他脸色发黄,于是决定前往医院就诊。
医师初步怀疑胆石掉入胆管所致,但经电脑断层检查,惊见胆汁与胰液交汇处——壶腹部位有一个约2公分肿瘤,确认为罕见但恶性机率极高的「壶腹癌」,且已发生淋巴转移。
灰白大便是关键警讯 反映胆汁无法排出
陈荣坚表示,粪便正常应呈黄褐色,因含有胆汁所致。若变成灰白、土色,则显示胆汁流通受阻,可能是胆道结石、阻塞、肿瘤等严重病变所引起,是极需注意的信号。像此案例,肿瘤堵住胆汁出口,正是病情恶化的源头。
壶腹癌位处胰胆系统交汇点,手术处理复杂,需大范围切除胆囊、胆管远端、十二指肠、胰脏头与部分胃,是消化系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患者术后也需接受电疗及化疗辅助治疗。
胆结石别拖延 超过2公分风险剧增
陈荣坚提醒,胆结石若反复发作、或大于1公分,建议尽早手术移除;超过2公分更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现代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恢复快,切勿因惧怕手术拖延病情。
便便颜色是健康晴雨表 五种警讯颜色要识别
陈荣坚也强调,粪便颜色可反映消化系统与肝胆疾病,是身体健康的预警系统:
- 鲜红色:可能为大肠癌、下消化道出血或痔疮所致。
- 黑色:常见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出血,粪便呈柏油状且有异味。
- 灰白色:警示胆汁未能进入肠道,恐为胆道阻塞、结石或肿瘤。
- 绿色:若伴随腹泻,多见于病毒性肠胃炎,常见于幼儿或免疫力低下者。
- 鲜黄色带灼热感:可能为细菌性肠炎,与进食生冷或不洁食物有关。
医师呼吁:每日观察排便,异常须就医
“粪便是身体最诚实的信使。”陈荣坚建议,民众应养成观察排便的习惯,注意颜色、气味、形状及频率,一旦发现异状勿拖延,应即刻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特别是已有胆结石病史者,千万不可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