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陆兆福真的忙到不可开交,也难怪心情有点烦。先是天然气管爆炸搞筹款,接着又传出他私下送礼给习近平的事,然后还有FRU罗里车祸、赵明福案件等,一连串事件搞得他走到哪都被记者追、被网民议论,连带也成了政敌开炮的好对象。

还没从FRU夺命车祸中喘口气,一场造成15名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学生丧命的巴士意外,又把这位交通部长推到风口浪尖。

Advertisement

不过,说到陆兆福,跟林冠英那种火力十足,或倪可敏喜欢讲漂亮话相比,他给人的印象反而是实在、谦虚、做事认真——很多人都认同他是个“会做工”的部长。至少,比起以前那些只会坐着混日子的强太多了。

他上任交通部长后,做了不少实事:整顿验车中心、打击考车官与驾驶学院勾结、推行车牌公开招标、严管酒驾等等,过去很多年没解决的问题,他一项项慢慢处理。连被交警“找茶”的机会都少了不少,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但问题来了,虽然他做了很多,可严重车祸还是一宗接一宗地发生,让人不禁想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数据显示,大马每分钟就有一宗车祸、每两小时就有人死于车祸,我们的交通死亡率全球排第三,仅次于沙地阿拉伯和泰国。而且,车祸已经成了大马第四大死因,跟心脏病、肺炎一样严重。

说真的,媒体和大家对普通车祸几乎已经麻木了,只有像UPSI那种死伤惨重的大事,才会重新被关注。每次这种大事故一发生,就开始有人出面讲一堆——这个提建议、那个推责任、还会来个调查报告什么的。

这次也一样,什么限速器啦、司机资料库啦、评分App啦,一个个听起来都很好,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风头一过,就没人再管,事情照旧,直到下一次又出事。

其实,问题从来不是缺制度,而是缺“执行力”。我们政府向来讲得天下无敌,做起来却软趴趴,就算真有做,也很少有人认真盯下去,久了自然没人当回事。

你看,UPSI那起车祸,肇事巴士司机手上居然有18张还没缴的罚单,很多都是超速——那他为什么还能继续开车?罚单的意义到底在哪?是不是又要推给“前朝留下的问题”?

其实,比起这些大型车祸,我们每天面对的“马路杀手”才更可怕。像摩哆骑士,每天平均有12人死在路上,占了整体车祸死亡的70%。等于每天都有一场小型“UPSI悲剧”在发生。

说到摩哆骑士,尤其是城市道路上开车的人,应该都心有戚戚焉。他们飙来飙去、乱穿车缝、闯红灯、逆行、随便过隔离带,什么危险动作都敢做。尤其是外卖和快递骑士,为了赶时间、拼订单,简直就像“神风特攻队”,拼命飞车。

还有飙车党,就更不用说了。一群人晚上结伙上街狂飙,求的就是刺激和快感,完全不顾自己和别人的安危。他们很多从小骑“蚊型脚车”练起,学着“超人姿势”狂飙,长大后就换摩哆继续疯,没驾照、没保险、摩哆也没路税,出事了,倒霉的是别人。

其实,交通安全的教育,真的要从小开始教。父母要牵着孩子的手教他们怎么过马路,老师也要在学校教交通灯、斑马线这些常识。但现实是,太多父母对孩子不上心,连过去那些因为“蚊型脚车”出事的悲剧,都没让他们醒悟,出事后才后悔莫及。

从小习惯了飙车、无视规则,长大了开车、开巴士、开罗里,坐上驾驶座,那种“一踩到底”的冲劲还是在,但欠缺应有的判断和节制。这样的人开车上路,不出事才怪。

说到底,如果驾驶者心态不改,交通再多法令、再多监控系统,都是治标不治本。

要改变这种风气,不只要靠交警、法规或部长,还得靠全民一起教育和改变。怎样让这些骑士和驾驶者懂得珍惜生命、不乱来,远比装测速器还难。

也正因为如此,这也许正是陆兆福最难啃的“硬骨头”。

上一则新闻一场弑母悲剧 撕开现代家庭的伤口
下一侧新闻月入RM7500 买60万房还能存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