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有颜色深浅、大小不一的痣,但你是否曾考虑过它们可能会发生癌变?皮肤科医师王宣甯透露,最近在门诊遇到两名年仅30多岁的患者,他们长出了”恶性黑色素痣”,而这些痣已经存在很久却被忽视。他强调指出:”并不是年轻人长出的痣就一定是良性的。” 王宣甯还分享了痣的”5大危险特征”,通过外观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片检验。
竹北东元综合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宣甯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在医美疗程盛行的今天,”雷射除痣”似乎很容易,但你是否曾考虑过身上或脸上的痣可能是恶性的呢?由于在诊间接连遇到年轻人长出恶性的”黑色素痣”,因此他分享了”ABCDE规则”,以判断黑色素性病灶是否有恶性可能。

- 对称性(asymmetry):形状是否对称,例如左半边的病灶和右半边是否相似?
- 边界是否规则(border):边界是否规整或者难以清晰定义。
- 颜色(color):在病灶不同区域是否颜色深浅不一,例如棕色、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等等。
- 直径(diameter):一般以是否大于5毫米(也有医生以6毫米)作为判定基准。
- 是否有变化(evolution):例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是否发生变化。
王宣甯解释说,患过黑色素癌的人,再次长出第2个黑色素癌的机率为2~10%;而患过黑色素癌的人,在5年内得到其他皮肤癌的机率是30~50%。通常,皮肤科医师在诊间会借助皮肤镜仔细检查痣是否出现疑似恶性的变化。他提醒说,定期追踪非常重要,一旦发现身上的痣有变化,应尽快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