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屋主因租户偷电挖矿被国家能源公司(国能)追讨114万令吉,最终以4万4000令吉结案。虽然成功获得大幅减免,但事件持续发酵,在网络上掀起热议,不少网民感叹这笔金额依然沉重,绝非人人能负担得起。

据本地媒体《中国报》28日报道,面子书用户Queenie Jie Jie 分享了自己为该案件缴付款项的经历。她透露已于5月27日缴清与“干扰电表装置案件”(Kes Usikan Pepasangan Meter,简称 KUPM)相关的费用,并晒出国能发出的感谢短讯通知,引起众多网民关注与讨论。

网民反应两极,普遍对屋主感同身受

贴文引发两极化反应,许多网民表达对屋主的同情与支持,认为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租户的偷电行为买单,实在冤枉。

“好无辜,硬着头皮也要付款”、“不是人人都能一次拿出这个数目”、“4万多令吉,要开多少趟 Grab 才能赚回来”、“这笔钱可以买一辆很漂亮的摩哆了”——类似留言频频出现。也有网民安慰屋主:“破财挡灾”、“总算松了一口气”,鼓励她坚强面对,强调“钱可以再赚”。

网友互助了解流程,屋主提醒谨慎提交文件

部分网民也趁机留言询问后续程序,例如是否会收到正式收据或罚款单格式等。Queenie Jie Jie 回应表示,缴付款项后确实会收到一张小型收据。

她进一步建议,若其他受害者正处理类似案件,应先加入相关支援群组,同时在提交任何文件前,务必盖上“不构成承认责任”(Chop Tanpa Prejudis)的印章,以保障自身权益,避免被误认为自动承认违规行为。

这起案件不仅反映出屋主在租赁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也引发社会对租赁责任与权利保障的更广泛关注。

上一则新闻华裔设计师换工作遭骗 需付2.5万令吉赎身
下一侧新闻面包调涨16仙的代价 厂商被重罚RM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