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推动的“MyKiosk销售亭”计划,原意是协助地方政府规范小贩经济、提供合法营业空间、提升城市面貌及小贩生计。然而,这项初衷良善的政策,如今却演变成马华与行动党之间的激烈交锋,两党你来我往,言辞交锋不断,仿佛将这项民生项目化为政治战场上的一枚棋子。
马华质疑该计划执行不力,指多个MyKiosk长期空置,场地杂草丛生,形同“白象工程”,不仅资源浪费,也无助于推动基层经济。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张贴多张空荡荡或荒废的销售亭照片,指控行动党主导的地方政府美化现实、掩盖问题,矛头直指负责地方政府事务的部长倪可敏。
面对马华咄咄逼人的攻势,行动党迅速展开反击,批评马华有意抹黑,刻意挑选尚未启用或仍在规划阶段的销售亭个案进行放大炒作,制造舆论误解。为还原全貌,行动党也展示多处运作良好、人流旺盛的MyKiosk现场照片,反驳马华“蓄意误导”的说法。
争议并未止步于使用率问题。马华进一步质疑MyKiosk的建设成本,暗示可能存在财务不透明或利益输送,并正式向反贪会报案,要求彻查是否涉及贪腐成分。行动党则回应,若马华握有实质证据,大可公之于众,但警告不要利用廉政议题当作政治舞台,误导公众。
事实上,马华与行动党间的政治宿怨由来已久。马华在国阵失势后,在新政治格局中寻求定位,处处伺机挑战行动党。MyKiosk计划被视为他们眼中的突破口,也成为马华近年来罕见能在公共舆论中“立功”的机会,自然不愿轻易放手。
然而,民主制度下,公共政策本应接受监督和问责,关键在于是否理据充分、动机纯正。若马华真有实质证据,理应召开新闻发布会,清晰呈列事实与数据,让公众自行评断孰是孰非。若只是片面指控、放大个案、操作情绪,反倒损害自身公信力。
同样地,作为执政党的行动党,也不能一味否认或回避问题。若政策落实中确有疏漏,应正视问题、改善不足,而非一味反击批评者。民生项目不是政党表演的舞台,更不能让人民成为“你争我斗”的牺牲品。
此次风波也让外界开始揣测马华的政治立场。作为团结政府一员,却频频炮打盟友,难免引发“另有所图”的疑虑,甚至被揣测可能在为未来转向国盟“铺路”。倪可敏公开质疑其政治动机,也就不足为奇。
一项本应服务人民的计划,如今在政党对峙中陷入争议旋涡,真正需要反思的,或许不仅是销售亭本身的成效,更是整个政治文化是否已偏离以民为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