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孩子是家庭的延续,是“传宗接代”的必修课。但在今天的AI时代,年轻人早已换了脑袋:人生不再以婚姻生育为终点,而是以自我价值和自由生活为核心。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份热爱的事业,甚至只是一个静静独处的午后,都比“为人父母”更有吸引力。
根据新加坡媒体报道,亚洲电视台与YouGov的联合调查显示,在35岁以下的新加坡人中,有高达52%的人坦言“不生,是因为养不起”;就连35岁以上的人群,也有三分之一认同这个说法。这不再只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整个世代在重新审视:生育,还是不生育?
这种转变并不局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同样掀起“无孩浪潮”。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结婚生子”视为人生的标准答案,而是权衡责任、经济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后,谨慎做出的理性决定。
别误会,他们不是怕承担,而是太清楚现实有多沉重。一位年轻妈妈B坦言,孩子一出生,开销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奶粉、尿布、疫苗、保姆、学前教育……还没数完,荷包已经大出血。她说得直白:“不是不想生二胎,是根本没那个本钱。”这句话,是无数年轻家庭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AI时代的到来,让生活的不确定感直线飙升。一份安稳工作不再是常态,“今天在岗,明天被机器取代”的焦虑无处不在。年轻人必须不断学习、转型、拼命竞争,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下,生孩子不再是浪漫的选择,而是一个“你扛不扛得起”的现实问题。
对女性来说,这个选择更为沉重。许多职场女性坦言,生育几乎等于“职业断层”:升职机会变少、薪资停滞、甚至被边缘化……一个孩子可能不止改变生活,更可能改变她的整个人生轨迹。
所以,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不必急着批评他们“自私”、“怕吃苦”。这不是责任感的崩塌,而是时代逻辑的转向。他们不是不想爱,而是需要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环境,才敢去承担那份爱。
与其高喊“生育是义务”,不如认真思考:我们是否真正给了年轻人一个“敢生”的世界?是否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养得起、养得好、育得安心的社会?生育率的下滑,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社会结构的问题。
所以,别再责问“为什么你不生孩子?”
年轻人早就想问:“你确定这个社会,适合我生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