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专注于体重管理的医师近期提醒,长期大量食用如饼干、泡面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简称UPFs),可能对大脑健康带来隐忧,不仅与成人认知能力加速退化相关,儿童若从小频繁摄取,也恐影响智力发育。
减重医师萧捷健在其脸书专页撰文指出,超加工食品的原始设计起源于二战时期,初衷是延长保存期限并提供热量补充。然而,随着食品工业发展,这类食品的配方逐渐倾向高糖、高油脂、高盐,并大量添加果糖、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剂,形成对人体健康潜藏威胁的饮食类型。
他引述《美国医学会神经学期刊》(JAMA Neurology)一项大型研究,追踪超过1万名成年人长达8年,发现若每日摄取热量中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其认知功能退化速度比摄取比例较低者快了28%。
同时,他也提到,英国一项长期研究追踪1万4000名儿童的饮食状况,结果显示,自3岁起频繁摄入超加工食品者,在8岁时的平均智力测验成绩较低,显示其对早期脑部发育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萧捷健进一步说明,科学界目前提出三种可能的影响机制:
- 慢性发炎反应:高糖、高脂与人工添加物可能破坏肠道屏障,引发慢性低度发炎,进而影响神经系统;
- 肠脑轴失衡:不良饮食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连带影响脑部神经传导功能;
- 微塑胶渗透风险:部分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的包装与内容物可能含有微塑胶颗粒,可能穿越血脑屏障,对大脑造成长期影响,但相关风险仍在研究中。
他呼吁大众,应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尽量避免摄取标示为“第4级超加工食品”(如含有多种人工添加剂、调味粉、奶精或高果糖糖浆等成分的产品)。同时,他鼓励以天然、未经加工的原型食物为饮食主轴,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与脑部退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