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砂拉越议会会议上,朋岭区议员杨薇讳因在参与元首施政御词辩论时使用被视为具冒犯性的用词,引起争议,最终在议长拿督阿玛阿斯菲亚的指示下,同意撤回有关言论。
杨薇讳在辩论期间多次提及“Abang Jo”(一般用于指代砂总理阿邦佐哈里)及“Adik Jo”,并将这两个词语巧妙嵌入马来传统诗歌(Pantun)之中。此举随即引发砂总理首席政治秘书拿督法兹鲁丁的强烈反弹,并引用议会常规第32条提出抗议。
法兹鲁丁指出,根据议会常规第32(6)条文,议员不得发表含有影射、指控或具冒犯性意味的言论。他强调,杨薇讳反复使用“Abang Jo”和“Adik Jo”,虽然未指名道姓,但从内容语境与表达方式来看,存在影射性,足以令人产生对特定人士的不当联想,违反了议会的庄重原则。
他进一步强调,即便有关字眼未明确针对某人,其隐喻性和讽刺意味已造成不当印象,不符合议会礼仪。他要求议会作出裁决,撤回这些言论并将其从官方会议记录中删除。
面对争议,杨薇讳回应表示,她原意仅是希望以较轻松的方式营造辩论气氛,绝无意冒犯任何议员。不过,为了维护议会的和谐,她愿意收回相关字眼。
“既然这些词语让法兹鲁丁不快,我可以撤回,没问题。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在这个殿堂内不能说‘Abang Jo’或‘Adik Jo’。”
议长阿斯菲亚随后作出裁决,确认杨薇讳的发言内容已违反议会常规第32条的相关条文,并指示将会议记录第60、63和64页涉及的言论予以删除。他也重申相关条文的明确规定:
- 第32(4)条:禁止使用冒犯性或侮辱性语言针对议员;
- 第32(5)条:议员不得以姓名称呼他人;
- 第32(6)条:不得对其他议员作出未经证实的指控或暗示其动机不正。
随着杨薇讳自愿撤回言论并接受裁决,事件告一段落,相关内容将不再保留于议会记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