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肉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给餐饮业者带来巨大压力。在难以随意调高菜肴售价以免流失顾客的前提下,许多业者被迫调整运营策略,通过减少猪肉用量、改用较便宜的替代品,力求在维持品质的同时控制成本,守住利润与顾客。

多名受访业者指出,冷冻猪肉成为当前因应涨价最直接的替代选项。部分餐馆已将原本使用的新鲜猪肉换成冷冻品,而无法替代的菜肴则减少使用量,或转用鸡肉、牛肉等较便宜的肉类来取代。裹粽业者也采取新作法,通过三层肉与腿肉搭配,取代全三层肉的配方,以压低成本。

粽子照旧价出售 订单减少但豆沙粽热卖

爱大华的家庭主妇廖凤兰每年都会接粽子订单,尽管今年猪肉与虾米等原材料全线上涨,但她坚持维持去年的售价,希望保住顾客与销量。

“过去裹肉粽我只用三层肉,现在我混用三层肉与腿肉,肉粽售价维持在每粒5令吉到5令吉50仙(含咸蛋)。虽然订单比往年少很多,但豆沙花生粽今年特别热卖,可能是经济不景加上肉类涨价,让消费者转向价格较低的素粽。”

餐饮业者:不能乱涨价 只能巧思省成本

实兆远“样样红酒家”东主萧养庆坦言,虽然猪肉一再涨价,但酒楼并不能轻易调整菜价。“我们只能减少用量,或者用其他肉类替代,比如炒面炒饭就改用鸡肉。至于一些必须使用猪肉的菜色,如扣肉、排骨、肉卷等,只能被迫接受涨价,维持原料品质。”

他表示,传统喜宴上常见的福州排骨、酸辣肉、炸肉卷等菜色是顾客指定菜肴,即使价格提高,顾客仍愿意消费。

爱大华“红宝石酒家”东主李益强也表示,面对原料涨价,他仍选择暂时不调涨菜肴售价。“一些菜可以减少猪肉使用量来应对,但像猪脚、排骨这类菜,用冷冻肉或其他肉类根本不可能替代,顾客一吃就知道。”

他坦言若未来猪肉再涨,只能被迫调整售价。“现在还撑得住,但再涨就真的吃不消了。”

猪肉贩:利润压缩三成 唯望涨价是短期现象

实兆远金恩巴刹最大猪肉档的薛行龙表示,生猪价从2月的每百公斤1480令吉涨至目前的1780令吉,涨幅高达300令吉,但零售价每公斤仅微涨1至2令吉,直接压缩了约三成的利润。

“我们靠薄利多销支撑生意,希望这波消费疲软只是短期的。只要有人买,我们就能活下去。最怕的是涨价吓退顾客,或让消费者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吃猪肉。”

谈及冷冻猪肉,他说:“确实有些酒楼会用冷冻猪肉代替,但家庭顾客还是偏好新鲜肉。”

实兆远另一猪肉贩薛行顺也指出,受价格影响,家庭与餐馆的采购量同步下跌,生意额减少超过30%。“现在还靠端午节撑着,节后若价格继续高居不下,情况恐怕更糟。”

养猪业者:猪瘟影响供需 恢复需时

一名不愿具名的养猪场东主透露,猪肉价格飙涨与早前雪州爆发猪瘟有关。“猪瘟让市场出现严重缺猪情况,即便农场要补充生猪,也需至少半年才能养成120公斤的猪,甚至曾受感染的农场必须停养半年到一年。”

他补充,除了疫病影响,一些农场还因饲料价格上涨、天气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

整体而言,从养殖、批发、零售到餐饮,整个猪肉供应链都在高涨价格下承受压力。业者普遍寄望未来市场回稳,消费者信心恢复,让传统饮食习惯得以延续。

上一则新闻四驱车雨天渡河被冲走 华裔男下落不明
下一侧新闻使用冒犯性语言 砂拉越议长要杨薇讳收回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