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仅22岁的古晋男大学生因轻信网上“高回酬投资平台”,不仅惨赔积蓄,还在尝试追回损失时再度落入假冒“反诈律师”的圈套,最终双重受骗,损失总额高达2万8178令吉!

这起骇人听闻的“连环诈骗案”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案件由砂拉越人联党公共投诉局主任符祥威接获投报并协助处理。

第一轮骗局:高回酬投资成噩梦

受害者表示,事发于本月4日,他在脸书上看到一个声称提供金融投资服务的网站。对方自称拥有“专业交易员团队”,只要将资金汇入指定账户,对方将代为操作投资,并承诺在24小时内回酬。

起初,他抱着尝试心态投入小笔资金,账户数额确实出现“增长”。然而,当他尝试提款时,却被不断要求支付“手续费”、“解锁金”、“清算税”等费用。汇款一笔接一笔,总损失达4478令吉,才惊觉是场骗局。

第二轮陷阱:反诈律师竟是新一波骗局主脑

满心希望追回损失的他,经友人介绍,联系上一位自称来自香港的“胡律师”。对方表示可协助处理受骗资金追回事宜,并声称已成功为多位亚洲投资者维权。

受害者在反复沟通下深信不疑,甚至配合“法律程序”,汇出多笔所谓“律师费”和“案件处理费”。但诡异的是,这些费用竟全部汇入本地银行账户,丝毫不符“香港律师”身份。最终,他在这段骗局中再亏2万3700令吉。

直到此刻,他才恍然大悟:这名“律师”也是骗子,自己从投资诈骗走入更深一层的“维权诈骗”陷阱。

投诉局:骗子盯上“急于追回钱”的人

符祥威表示,类似“双重诈骗”如今越来越常见,不法分子精准捕捉受害者心理,利用他们急于挽回损失的焦虑,再施一计。

“很多人被骗后急于翻本或讨回钱,一旦看到自称可以帮忙的‘专业人士’,就容易再次中计。”

他强烈建议受害者立即向警方报案,并通知国家银行,以协助追查涉案银行账户。同时也提醒公众,切勿轻信网络投资广告,尤其是承诺快速回酬者。

警惕!“反诈”名号已成新诈骗工具

符祥威也警告,如今不少诈骗集团打着“反诈律师”、“追债专家”的名义,自编自导第二波诈骗。

“真正跨国法律协助必须通过官方与合法律师单位处理,不可能随意在社交平台私信操作,也不会叫你将款项汇入不明个人户头。”

他呼吁所有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投报,以协助执法单位锁定诈骗网络,阻止更多人受害。

上一则新闻妇女违停被索钱 女儿拍片报警
下一侧新闻豆腐渣工程?600年古楼维修后1年瓦片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