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董事局主席黄绍文指出,自动驾驶虽是全球交通发展的未来方向,但在马来西亚全面落实仍面临极大挑战,尤其考虑到本地交通环境复杂,以及驾驶者普遍缺乏礼让精神、常见“抢道”行为,在未来10年内要实现全面自动驾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解释,自动驾驶是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驾驶,强调的是高度安全性。最理想的状况是道路上所有车辆皆为自动驾驶,否则混合运作容易引发问题。

人车混行交通恐瘫痪
黄绍文也是东盟工程和科技学院院士及联合国道路安全基金顾问。他在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指出,若道路上自动驾驶与人类驾驶车辆各占一半,反而是最糟情况。人类驾驶者往往会“欺负”自动驾驶车辆,仗着对方不会违规、不敢碰撞而肆意抢道,最终导致交通瘫痪,甚至加剧塞车问题。

他举例说:“如果我知道你是自动驾驶的车,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敢撞我、一定会让我,那我就占你便宜。自动驾驶车若感测到危险自然不会移动,整条路就会停滞。”

他补充,目前仍依据1977年联合国《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规定交通工具必须由人类控制。不过,随着科技进步,自动驾驶日渐成为可实现的未来模式。

距离普及仍遥远,各国进度有限
黄绍文强调,全球在推广自动驾驶方面都面临相似挑战,即使是技术领先的中国,也尚未开放全面应用,仅限于特定区域。他指出,各国交通环境差异巨大,不能一味依靠大数据来制定通用标准,必须因地制宜。

他认为,目前尚无任何国家达成全面自动驾驶目标,或许还需多年才有望实现。北欧国家如丹麦哥本哈根,因人口与交通密度较低,有望最先成功落地,“他们甚至可以一键切换——今天全是人驾车,明天就全部变成自动驾驶。”

建议从特定区域先行
谈及我国在布城和赛城试运行的自动驾驶巴士项目,他认为这是合适的起点。他建议可先在交通较单一、结构可控的区域,例如高速公路或特定专用车道(如双威快捷巴士系统BRT)推进自动驾驶。

他表示,高速公路不像城市道路般复杂,若自动驾驶巴士从吉隆坡行驶至槟城,可避免司机超速、疲劳驾驶等问题,大幅提升安全性。

“BRT是封闭环境,只允许巴士行驶,适合发展自动驾驶系统。人会疲劳,但机器不会,更能保障安全。”

推动商用车“列队跟驰”
此外,他也提倡在商用运输领域试行“自动驾驶列队跟驰”技术,以提高安全并让司机有更多休息时间。该模式为1辆人工驾驶车辆带领,后方4至5辆自动驾驶商用车通过网联信息跟随行驶。

不过他坦言,这项技术成本高,回酬有限,企业反应普遍冷淡。尽管如此,他认为此类技术仍具发展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上一则新闻婚礼才开始15分钟 新郎突然当场猝死
下一侧新闻违规停车遭拦截 车主自爆被索“咖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