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公正党党选中,署理主席职位成为焦点,迎来两位重量级人马的正面对决:一边是“烈火莫熄”精神象征、首相安华的女儿努鲁依莎,另一边则是“改革技术派”的代表、现任经济部长拉菲兹。这场选战,不只是党内权力重整,更牵动着执政布局与未来政坛走势。
过去,公正党在野时,党选较少引发华社关注,因其主要任务是推翻国阵、实现政权更替,谁领军似乎不太重要。但如今形势已变,公正党已是执政核心,其党务人事已牵涉国家方向。署理主席这一职务,在马来西亚的政治语境中,往往被视为迈向副首相、甚至首相的起点。
努鲁在2022年全国大选中落败,未能守住峇东埔,引发不少惋惜。相对地,拉菲兹则成功守住班登,之后出任经济部长,实权在握。比起努鲁的“前议员”与“首相女儿”标签,拉菲兹的“在任部长”与“现任国会议员”身份更具实际分量。
然而,执政后的现实与选前承诺的落差,也让拉菲兹的形象蒙上阴影。他以“公式解决问题”的口号赢得支持,但实际成果寥寥。油价、车价、生活成本等民生问题不仅未见好转,反而面临电费调涨、津贴削减、SST扩大征收等措施,直接冲击中小企业与消费者,尤其令华社怨声载道。
在这一点上,反倒是没有入阁的努鲁,成了华社保留希望的对象。她没有直接参与施政,自然也未与争议政策产生联想。早年她曾婉拒时任首相马哈迪的内阁邀约,展现独立性与原则形象。2022年败选后,因父亲安华出任首相,为避嫌她也未进入内阁。这种“边缘”位置反而替她保留了政治清新感。
不少华社人士期待努鲁未来能上阵,为政策注入更多人文关怀与改革气息。然而,若她在父亲任相期间入阁,势必引发裙带质疑;若坚持不入阁,则对其政治发展构成限制。希盟曾高举反裙带大旗,若此时反其道而行,将陷入自我矛盾。
另一方面,拉菲兹虽具技术官僚形象,却在政策执行上频频失分。他原被视为理性与专业的代表,如今却背负政策反弹的包袱。他的“部长光环”,不仅未带来加分,反而使其在党内外失去部分支持。
综合而言,华社当前对公正党乃至希盟政府普遍失望,不论在经济、教育、文化或政策承诺的落实上,皆未达预期。在这种氛围下,未当官的努鲁,反而成了“未来可以寄望”的代名词;而拉菲兹,则成为“改革承诺落空”的象征。
对于即将投票的党员来说,这场署理主席之争,不仅是公正党内部的竞争,更映照出人民对改革的期许与现实落差之间的抉择。希望此文能为党员在投票前提供一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