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型手机萤幕材质不断进化,保护贴是否仍属必需品引发讨论。以 iPhone 16 系列为例,全面采用升级版「超瓷晶盾」(Ceramic Shield),而 Android 阵营也普遍使用康宁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在抗摔与耐刮性能上都有显著提升,使得保护贴的功能逐渐从「防破裂」转为「防刮」辅助。
据日本《スマホライフPLUS》报导,日本市场近来兴起一种可直接涂抹在萤幕表面的保护涂层,为传统贴膜提供替代方案。然而,是否使用保护贴仍需视个人使用习惯而定。贴膜的主要优势在于能预防日常摩擦造成的细纹与污渍,特别是将手机放入口袋或包包,与硬物接触时,保护贴能有效降低刮伤风险。此外,具备防窥、抗蓝光等附加功能的贴膜也越来越受欢迎。
不过,保护贴也有缺点。劣质贴膜可能影响触控灵敏度与画质,甚至需调高萤幕亮度才能正常使用,进而增加电量消耗。此外,贴膜时容易出现气泡、边缘翘起等问题,也影响整体使用体验。
目前市场主流保护贴分为两种材质:玻璃贴与塑胶PET贴。玻璃贴硬度较高,防护力强,但破裂后需整片更换;而PET贴价格较低,却较易磨损。新兴的液态涂层虽然施工简便,但防护效果仍具争议。
专家表示,若手机原本已具备良好的抗摔设计,再搭配高质量的防摔手机壳,已能提供大多数使用情境所需的保护。因此是否使用保护贴,并无绝对答案,而应依据个人需求与使用习惯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