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于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对话,会议结束后双方宣布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下调相互加征的关税,并同意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为缓解经贸紧张关系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协议内容,美方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原本高达125%下调至10%,若加上此前因芬太尼问题而临时加征的20%关税,整体税率将降至30%。中方则同步宣布将报复性关税调降至10%。此外,双方也决定设立定期对话机制,未来将在两国或第三方国家轮流举办经贸磋商,以持续处理双边关注议题。
针对这项重大转向,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接受CNN《The Arena》节目专访时直言,这场博弈“显然是特朗普先眨了眼”,意即率先做出让步。他指出,美方先前咄咄逼人的高关税策略并未迫使中方让步,反而遭遇坚决反制。尽管美方如今的政策调整看似尴尬,但萨默斯认为这是明智的决策,有助于纠正“灾难性”的贸易路线,避免美国经济受到更大冲击。
萨默斯警告,如果继续维持高关税壁垒,美国恐将重演类似石油危机的供应链震荡,不仅推高国内物价,还可能抑制企业投资与劳动力市场。他强调,此次政策回调体现出特朗普政府对经济现实的某种务实妥协,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他估计美国面临衰退的可能性仍约为50%,并呼吁继续密切关注后续发展。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也公开表示,中方已同意“开放市场”,他不排除在本周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以延续积极对话氛围。白宫新闻秘书则称此次协议是“朝着解决分歧迈出的重要第一步”。
中方则通过商务部声明指出,本轮会谈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取得实质成果,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基础。路透社、彭博社等国际媒体纷纷分析认为,中方展现高度战略耐力,在未做重大让步的情况下迫使美方回调政策立场,凸显其经贸自信与产业政策的韧性。相较之下,美方的退让则被普遍解读为对现实经济压力的务实回应。
此次中美降温经贸摩擦,被视为一场角力中的关键转折,也为未来两国关系的走向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