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无数年轻人怀抱梦想迈入大学殿堂,然而这条通往知识的道路并不轻松。许多学生在光鲜背后的现实中,必须在课业与生计之间艰难挣扎,为了支付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与学费,他们被迫兼顾学业与兼职,成为典型的“半工半读”族群。
随着通膨持续侵蚀家庭收入,而经济援助覆盖面有限,许多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不得不投入长时间打工,以负担伙食、交通、学杂费乃至学习用品。玛拉工艺大学(UiTM)学生会主席莫哈末哈兹接受《每日新闻》访问时指出,物价飙升对弱势学生造成沉重打击。
他说,学生选择兼职的时间多依据课程安排与工作性质调整,大部分人选择在周末打工,但部分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即使平日放学后也投入兼职。常见工作包括餐厅服务员、收银员、销售助理及送餐员等,时薪普遍介于6至10令吉,视地点及雇主而定。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导致学业成绩滑落,甚至影响他们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他坦言。为此,学生会已拟定多项建议,以减轻财务负担,包括推动校内兼职机制、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动膳食援助计划,并建议设立微型助学金、强化奖贷金制度,以及设立校园廉价商店等。
他透露,学生会正积极安排与校方管理层的会面,拟成立与学生事务部门共同领导的工作委员会,针对通胀课题拟定短期与长期应对方案。
对此,UiTM学术与国际事务处学术发展组主任苏丽雅妮指出,大学方面已落实一系列支援措施,如推出更具弹性的课程编排,以便利有兼职需求的学生,同时提供财务援助、校内兼职机会及理财教育,协助学生掌握基本财务管理技能。
“经济压力若未妥善应对,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心理状态。我们正透过与中小企业发展学院(MASMED)合作,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同时提供技能提升津贴与创业培训平台,让学生能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拓展收入来源。”她补充。
她透露,UiTM目前约有60%至70%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使得这些措施不再只是选项,而是保障教育公平性与可及性的必要条件。
此外,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也积极采取行动,其学生事务处副主任阿末菲道斯指出,该校透过创业与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提供创业技能课程,同时透过“e-prihatin”平台开放奖助学金申请,并设有紧急财务援助机制,专为突遇财务困境的学生提供即时支援。
在高等教育朝向普及化发展的当下,如何在保障学术品质的同时,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已成为高教体系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