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如果总爱趁热喝汤,小心可能为食道癌埋下隐患。台湾肠胃科医师郑泓志提醒,过烫饮食会反复灼伤食道黏膜,长期下来恐提高癌变风险。他曾接诊一名男子,因长期饭后配热汤,出现吞咽困难与胸闷,检查后发现食道下段已有细胞异常变化,属癌前病变。

郑泓志在其脸书专页分享,该名男子原本在耳鼻喉科追踪不适症状多时,后来转至肠胃科并接受内视镜检查,才查出病灶。深入问诊后发现,男子每天吃饭习惯配上一碗刚起锅、冒热气的汤,且坚持“趁热才好喝”的观念,未曾意识这已让食道黏膜长期处于高温伤害之中。

郑医师指出,食道不像胃,有较薄弱的黏膜层,抵抗力较差,容易因高温反复刺激而受损。尤其是下食道接近胃部位置,更容易因胃酸逆流导致修复困难,进一步加剧癌变风险。相较之下,上食道即便有烫伤,也多表现为喉咙痛、水泡等表层症状,较少出现癌变。

他特别提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2016年就将摄氏65度以上的热饮列入「可能致癌物」类别。2019年一项针对伊朗民众的研究也发现,习惯每天饮用高温热茶或热汤者,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比喜欢温热饮品的人高出近九成。

至于如何判断热汤是否过烫,郑泓志提出三个实用建议:

1. 烫口就别急着喝
如果第一口就让舌头感到刺痛,说明温度过高。许多人习惯忍着烫慢慢喝,其实每一口都在伤害食道,最好的方式是先放置一会儿,待降温后再饮用。

2. 舌尖试温 + 搅拌助降温
舌尖对温度敏感,喝之前可用舌尖轻触汤匙或杯口测试温度;如果感到烫,就表示还不能喝。此外,用汤匙轻轻搅拌或将热汤倒入杯盖,也有助散热。

3. 小口慢饮,避免灼伤
大口饮用热汤容易让高温直冲食道,造成更深层组织灼伤。建议改用小口啜饮,且每口之间稍作停顿,让温度慢慢适应,才是保护食道的最佳做法。

郑泓志强调,热汤虽然美味,但健康更重要。日常饮食中适当控温,不仅能避免口腔与食道损伤,也有助于长远预防消化系统癌症。他呼吁大众,别再为了口感“忍痛享受”,学会聪明饮食才是对身体最好的温柔。

上一则新闻中美贸易谈判“富有成效” 双方达成重要共识获进展
下一侧新闻殡葬业人妻出轨 火化场成偷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