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习近平主席访马,马中两国签署90天互免签证协议,双边关系迅速升温。这项便利措施不仅带动旅游热潮,更意外催生一股新兴商机——以婚纱旅拍为代表的摄影市场开始沸腾,成为最早受益的非传统行业之一。
在这波热潮中,299令吉的摄影套餐迅速走红,犹如一颗投入市场的震撼弹,引发强烈回响。对习惯本地动辄千元起跳、外景加持即上万的拍摄价格体系来说,这个数字几乎不可思议。低价所带来的,不仅是价格诱惑,更触动了消费者“纪念难忘时刻”的心理需求,成为情感与消费的完美交集。
然而,这样的价格策略也引发质疑:299是否只是营销话术的幌子?是否会在后续流程中通过选片、修图、造型等环节层层加价?事实上,这种“低价引流、高价转化”的商业模式并不陌生,摄影行业早已习惯以套餐为基础,再透过附加服务实现盈利。因此,真正的考验,不在于数字本身,而是消费者是否具备辨识与选择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策略早已不限于摄影领域。随着免签推动的跨境流动增强,各行业纷纷加入“低价争客”战场。旅游业推出699令吉三天两夜半自由行,吸引短期游客;舞蹈培训设立199令吉的文化体验班;语言机构以99令吉的短期课程试探市场水温。这些低价方案的共同目标,是在免签的时间窗口内迅速聚拢注意力、锁定客户、制造转化机会。
但当价格不断探底,真正决定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不再是起点价位,而是整体服务价值与用户体验。低价容易聚焦注意,留住客户却靠专业与温度。尤其在高感知度的服务型行业中,客户记住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而是细节背后的真诚、专业与美感。
以摄影行业为例,299套餐或许能吸引点击率与预约量,但决定是否愿意推荐或再次消费的,是照片的质感、后制的水准,以及现场的服务体验。面对免签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中国摄影团队的价格冲击,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选择面的迅速扩张——本地摄影业者若仍停留在“熟人介绍”或“地缘优势”,已难以稳固市场份额。
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摄影品牌早已展开转型。他们主打差异化内容,如主题式旅拍、故事化叙述;结合短视频与社群传播,延伸客户的情感记忆;甚至透过会员制度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品牌黏性与复购率。这些深耕服务价值、延展品牌情感的做法,才是应对竞争、稳住市场的关键策略。
放眼未来,免签政策打开的不只是国门,更是各行业重新布局竞争力的窗口。价格只是表层,体验才是核心。真正能在市场中站稳脚步的,不是喊得最响的优惠,而是始终如一的专业、信赖与价值兑现。
299,可以是一种吸睛的手段,也可能成为一次信任的起点。但能否走得长远,取决于企业如何在每一次服务中兑现承诺、在每一次接触中留下感动。在这个选择爆炸、体验至上的时代,唯有不断打磨本质、精进服务,才能在看似热闹喧哗的竞争中,稳稳扎根、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