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女学生日前飞往荷兰展开留学生活,没想到一踏入异国国门就“中招”——因为随身行李中携带了数片含有“芦荟萃取”成分的面膜,竟遭当地海关依《CITES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开出高达6000元台币(约832令吉)的罚单,让她傻眼直呼:“以后再也不敢乱带保养品出国了!”

面膜也中枪?CITES管到保养品成分!

这起事件迅速在台湾社群引发讨论,许多人难以置信“面膜怎么会违法?”事实上,《CITES公约》是联合国主导、全球签署国执行的国际协议,旨在规范全球野生动植物及其衍生产品的跨国贸易,防止濒危物种因商业利用而灭绝。

旅游专家指出,芦荟虽非濒危植物,但部分品种(如开普芦荟 Aloe ferox)已被列入CITES附录,凡含有这类成分的商品——即使只是化妆品或保养品——在未申报及无相关许可下携带入境,即可能构成违规。

网民热议:“连面膜都查,这谁会知道?”

许多网友在相关报导下留言表示震惊,有人问:“是不是以后要带保养品都得查成分?”、“简直像走私犯一样被罚”,也有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旅行清单中是否也藏着“潜在雷区”。

旅游达人建议,有意出国的民众应事前查看目的地是否为CITES公约成员国,并检视所携物品是否含有芦荟、燕窝、鹿茸、蛇毒、人参等“敏感成分”。若产品包装未清楚标示拉丁学名,更应避免携带,或改为当地购买使用。

当事人心有余悸:一张面膜变成一堂国际法规课

这名女学生事后坦言,自己完全不知道面膜中会因芦荟成分触法,也未曾在购买时收到相关提醒,“我只是想好好保养皮肤,根本没想到会被开罚单。”

她的经验也成为另一个警示案例——即使是看似普通的保养用品,在国际法规下也可能藏有法律风险。

旅游达人最后强调:“别以为只是面膜、小药膏、保健品,不起眼的东西有时最容易中招。出国带物前,一定要‘查清楚、问清楚’。”

上一则新闻疯父母囚童4年 孩子看见蜗牛吓到尖叫
下一侧新闻生发新偏方疯传 “倒立抹姜”吓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