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敦马哈迪指出,大部分非马来人依然心系原祖籍国,缺乏对马来西亚的国家认同感,因此他认为,马来青年难以接受由非马来人主导国家的观念是情有可原的。
他今日在社交媒体贴文中表示,不少马来人相信非马来人同样是大马公民,理应有权掌权,与马来人平起平坐。但他强调,这种理想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即非马来人已完全融入马来西亚社会,认同国家身分。
“事实上,许多非马来人仍保留原祖籍国的文化认同。他们在语言、文化、教育甚至政党上都与祖籍国保持紧密联系,这显示他们未真正将自己视为马来西亚人。”
马哈迪指出,相较之下,大马已接纳不少与原籍国断绝关系、完全融入社会的移民,“他们的语言、文化与我们一致,在教育和政治上也无太大差异。”
他进一步声称,当前的非马来人并未真正视马来人为同胞,这种隔阂不仅体现在政治组织、政党组成,也体现在企业运作上,马来人常遭受歧视。
“当经济由他们主导时,歧视现象已经显现;如果未来他们在政府掌握绝对权力,他们将推行有利自身的精英统治,废除新经济政策。”
因此,马哈迪强调,马来青年所表现出的警惕态度并非毫无根据,“他们拒绝接受一个由非马来人控制甚至‘拥有’的国家,这是出于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他回顾大马独立以来的历史指出,马来领导人一向愿意与非马来人分享权力,即便对方仍保有强烈的祖籍国认同。他强调,在新经济政策推行前,非马来人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越马来人。
“我们并没有要求独占政权,而是在每一次执政时,始终保留非马来人的位置。我们肯定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也承认他们因此获得了丰厚回报。”
马哈迪最后表示,与周边如印尼、菲律宾、泰国相比,大马在多元族群共存方面展现出更大的自由与宽容,“但许多自由派人士未必会认同,直到国家真正失控,他们才会警觉。”
“因此,在国土易手之前,年轻一代的马来人必须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