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一名31岁男子,因拔牙意外身亡引发广泛关注。其妻在社群平台发视频控诉称,丈夫术前并无高血压或心脏病史,却在拔牙后抢救无效离世。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拔牙风险”的警觉——原以为只是小手术,却可能暗藏大危机。
事实上,类似案例并非孤例。近日武汉55岁李女士因频繁拔牙,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福州67岁的陈依伯更因拔牙感染进ICU,最后需接受髋关节假体翻修手术。为什么一个普通的牙科小手术,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杭州口腔医院彭灿星医生指出,虽然拔牙整体属低风险操作,但对某些人群来说,它可能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危险主要来自以下几类人群或情况:
哪些人拔牙需格外小心?
- 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时可能诱发血压飙升、心肌梗死或脑出血,尤其是长期服用抗凝药者更要注意出血风险。
- 血液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肝病患者,因凝血障碍,可能在术后大出血甚至需输血急救。
- 糖尿病与免疫系统异常者:愈合慢、易感染,拔牙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 月经期与孕期女性:生理变化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拔牙应慎重安排。
- 急性炎症期:拔牙易让感染扩散至全身,甚至引发菌血症。
- 重度牙周炎患者:细菌易通过血液进入全身,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如何降低拔牙风险?医生建议6点安全指南
彭灿星医生提醒,为降低拔牙风险,术前术后必须严谨对待:
- 术前全面体检:如实告知医生病史、用药情况,必要时调整药物。
- 选择正规医院与专业医师:避免去设备简陋、资质不明的诊所。
- 术后正确护理伤口:勿频繁吐口水、舔伤口,压迫止血后静置。
- 饮食注意:术后两小时再吃软食,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 避免吸烟与剧烈运动:防止伤口出血及愈合不良。
- 异常及时就医:若术后疼痛加剧、持续出血或出现恶臭分泌物,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