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马的现状不仅是年轻人不愿工作,连很多成年人和中年人也不愿从事肮脏、危险和艰苦的3D工作(Dirty-肮脏、Difficult-艰难、Dangerous-危险)。结果显而易见,本地许多行业都需要依赖外劳来维持生产力。这导致我国实现高收入国家目标的进展缓慢,国家经济转型也难以推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制造业带回美国本土。美国知名主持人比尔·马赫(Bill Maher)在节目中拍片质疑特朗普的举动。他指出,美国年轻人,特别是Gen Z世代,根本不愿意工作。有调查显示,57%的Gen Z人群只想当网红。
我并不敢轻视美国的情况,因为我国的Gen Z同样也有类似的趋势。两年前,UCSI民调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约49%的大马SPM毕业生不打算继续升学,34%的人表示他们想当网红。那些选择不升学并希望工作的人,并不是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反而更倾向于从事电召车行业(26%)或餐饮业创业(22%)。
如今的年轻人,甚至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汽车,大部分都转行做外送员、快递骑士、外卖员等,俗称“零工经济”。根据人力资源部的数据,全国约有116万名零工经济工作者。教育部ePKM数据显示,2020和2021年共有近30万(超过35%)的人选择不继续升学。这将导致零工经济工作者数量逐年增加,或许直到零工经济开始内卷也难以止步。
从20世纪90年代的知识经济,到21世纪初的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发展催生了年轻人想当网红,中年人早早想退休,而退休老年人则忙着投机赚钱(结果往往被骗)。这种怪现象大家似乎已习以为常。尽管如此,我认为这并非谁的错,而是大势所趋,我们无法避开。
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本地年轻人纷纷去大专院校学习会计、商业管理;21世纪初,年轻人争着读电脑科学、电子工程;到了21世纪10年代,年轻人又抢着学IT和App开发。如今,如果有年轻人继续升学,可能会选择AI或量子计算等热门领域。
我们从农业社会走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知识、服务、信息、人工智能经济,工作性质和职业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许多旧工作已经消失,而全新职业却层出不穷。
如今的现状是,年轻人不仅不愿意从事工作,连成年人和中年人也不愿做那些辛苦、危险的3D工作。结果,大部分行业只能依赖外劳,这让我国实现高收入国家的目标变得缓慢,也使国家经济转型困难重重。
当然,没有人愿意做那些单调、低薪的3D工作。看看如今的网红,豪宅、豪车、奢华生活,一条短视频、一篇广告就能月入过万,甚至年赚百万、千万,他们随时可以去旅行,这样的生活谁不羡慕?谁不想当网红?
年轻人想当网红有错吗?如果当网红被视为“没前途的行业”,那又该怪谁呢?我没有答案,或许永远也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