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持续陷入僵局,然而一连串迹象显示,北京正悄然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妥协,逐步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硬立场。
《福斯新闻》引述加特斯通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章家敦(Gordon Chang)的分析指出,随着特朗普多次透露自己与北京进行了沟通,以及中方近期宣布对部分美国产品豁免最高达125%的关税,这些举动可被视为特朗普在经贸角力中的一次策略性胜利。
章家敦在《Varney & Co.》节目中指出,北京表面上保持沉默,但实际上已开始对航空设备、工业化学品与半导体等关键美国商品取消加征关税。他强调:“他们确实在让步,但不愿公开承认,这正是北京典型的应对方式。”
当天早些时候,特朗普在白宫草坪受访时,被问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后一次通话的时间。他未正面回应,只表示:“我已经跟他谈过很多次了。”并补充说:“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们。我们看看能不能达成协议。”
尽管中方官方在周四坚称并未与美方就贸易进行谈判,但路透社随后披露,中国商务部已指示相关小组收集企业希望豁免关税的产品清单,并开放企业自行提出申请,显示北京实际已启动某种形式的谈判准备。
美国方面则坚持现行经济关系不可持续,已经为部分电子产品提供关税豁免。相较之下,中国则采取强硬立场,声称在美方取消关税前绝不会退让。
章家敦警告称,关税战可能将长期延续:“习近平已经把自己推入了一个难以脱身的死角。他若要签署协议,必须向国内民众交代,但这会严重打击他一贯的对外强硬形象。”他指出,这种局面让中方很难突然转向与美合作:“这等于彻底否定了他多年所灌输的言论。”
在被问到中国经济的实际脆弱性时,章家敦列举了包括消费与生产者物价指数双双下滑、国内生产总值减速、以及第一季度税收明显下降等一连串警讯。
他进一步提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压力正在加剧。例如印度近日宣布对钢铁加征12%关税,表面看是经济政策,实则意在防止中国钢铁涌入本国市场。“其他国家可能也将效仿,这将进一步挤压中国赖以支撑经济的出口通道。”
章家敦总结说,在当前全球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趋势下,中国将愈发难以依赖出口拉动经济成长,对北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