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的访问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在思考,当前中马关系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与经济霸权主义的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合作?
从根本上讲,经济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国家之间。中马关系正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互利基础上。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截至2024年,两国贸易额累计达到4841亿2000万令吉,占马来西亚全球贸易总量的16.8%。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一个几乎无法替代的经济支点。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动荡的今天,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美国通过高关税和经济打压手段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迫使中国加速寻找替代市场和扩大内需。而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重要一员,不仅成为中国多元化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也在自身面临来自美国24%高关税压力的同时,急需寻找更加可靠的经济伙伴。因此,双边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就成为自然选择。
此外,中马之间的合作并不局限于双边贸易。借助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机制及“全球南方”多边合作平台,两国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产业升级。中国与马来西亚正积极推动经济融合,从传统产业延伸至新能源、绿色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极强的协同潜力。
在秉持自由国际秩序的问题上,两国也高度一致。中国始终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捍卫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倡导多边合作、反对单边霸权。对马来西亚这样的中等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而言,这种秩序为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也正是马来西亚所认同和支持的方向。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也曾公开指出:“当一个强权破坏规则,不仅繁荣会受到动摇,全球和平的基础也会开始崩塌。”他进一步强调,中国一直是一个理性、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稳定,还有繁荣与希望。这一评价,不只是马来西亚对中国的认可,也代表了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普遍态度:稳定与发展,才是区域的共同诉求。
更深层次的合作还延伸到战略层面。中国与马来西亚已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展开合作,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产业资源共享。在地缘政治方面,两国启动“外交-国防2+2”对话机制,加强战略沟通;同时,中国也支持马来西亚加强港口建设,使其成为“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
在敏感的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展现出相对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安华近日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海洋国家,与多个邻国存在海域分歧,不应只针对与中国的问题被无限放大。他的表态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马来西亚不愿被卷入域外势力的地缘博弈,更倾向于与中国以合作代替对抗。
综合来看,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推动了中马关系的进一步深化。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的重要国家,正在从战略、经济、安全等多个层面,日益靠近中国。而中国,也正以一种稳定、包容的姿态,回应这些国家的期待。这不仅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写照,更是整个区域秩序演变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