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摄影团队以 “全包价 299 令吉” 的超低价涌入马来西亚市场,本土摄影从业者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地震。从订单锐减、资源被挖角到客户流失,不少摄影师感慨:”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在畸形竞争中根本看不到出路。”
行业寒冬:从 “忙到无休” 到 “三周等一单”
一名全职摄影师在《老板不敢发的朋友圈》栏目中分享了 9 年从业心路。他透露,过去旺季时每天连轴转,如今却陷入 “三周等一组订单” 的窘境。这种断崖式下滑并非源于经济不景气,而是市场生态的颠覆性变化 —— 马中互免签证政策实施后,大批中国摄影团队蜂拥而至,以 “套餐式低价” 横扫市场。
“两套服装、包妆发、修图、场地,甚至送短视频,整套服务只要 299 令吉。” 他苦笑称,这样的价格连本地团队的成本(摄影棚租金、化妆师薪酬、交通税费等)都覆盖不了。但中国团队的 “低价陷阱” 暗藏玄机:先用低价吸引客户,再通过 “选片收费” 盈利 —— 单张精修图收费 300 令吉,不少顾客最终消费破千。
生存挤压:从 “抢客户” 到 “挖墙脚” 的双重打击
对本土从业者而言,冲击不仅来自客源流失。中国团队凭借资本优势,以高薪挖走本地资深化妆师,甚至长期包场租用优质摄影棚,导致本土摄影师陷入 “无棚可用、无人可请” 的困境。
“我们算过一笔账:租一个中等摄影棚每天需 200 令吉,加上化妆师 500 令吉、交通税费 150 令吉,仅基础成本就超 850 令吉。” 该摄影师无奈表示,本土团队的定价底线(约 1500 令吉)在 “299 套餐” 面前毫无竞争力。更让他挫败的是,当市场一味追求 “便宜、快、出图漂亮”,本土团队深耕的 “定制化服务”” 客户情感联结 ” 等核心价值被彻底消解。
行业呐喊:”要竞争,请给公平的赛场”
令从业者心寒的不仅是市场冲击,更是政策层面的缺位。”外国团队可以零门槛进入,我们却要承担税务、社保、合规成本,这公平吗?” 该摄影师呼吁政府关注中小企业生存状态,”我们不是反对竞争,而是需要一个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 比如对境外服务团队的资质审核、税务监管,或是对本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扶持。”
他透露,已有 30% 的同行转行从事婚庆、电商摄影等边缘领域,剩下的人也在 “咬牙硬撑”。”我们尝试过创意转型,比如推出电影感跟拍、纪实摄影套餐,但客户一句 ‘ 隔壁 299 还送视频 ‘ 就把我们堵回去了。”
市场反思:低价狂欢背后的行业危机
该帖文引发网民热议,不少人指出 “超低价内卷” 正在摧毁行业生态。汽修供应商王先生现身说法:”之前有中国供应商用低价卖不合格零件,出事后直接撤资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网友 “@光影捕手” 留言:”当市场只认价格不认品质,最终受害的是所有消费者 —— 今天你贪 299 的便宜,明天可能连靠谱的摄影师都找不到了。”
截至发稿,马来西亚摄影行业协会尚未就此事发表评论,政府部门亦未回应 “是否介入市场监管” 的呼吁。这场由 “299 令吉” 引发的行业震荡,或许只是全球化浪潮下本土服务业面临冲击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