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关税大战,已被不少人比作是一场“眨眼游戏”(又称“胆小鬼游戏”)。在持续数周的威吓与不断升温的博弈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似乎开始“撑不住”,一连串举动也被亲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嘲讽为“再三眨眼”。
《纽约时报》于4月23日报道称,特朗普先前曾高调展示强硬立场,不仅对中国等贸易伙伴大幅加征关税,还扬言要撤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然而,随着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警告商品价格飙升、货架空置现象严重,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承认,对中国征收高达145%关税的政策“难以为继”。此外,面对美股动荡,他也收回了对鲍威尔的施压。财政部长贝森特则暗示,政府正设法避免与中国的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
报道指出,特朗普这段时间的表现清楚显示出,强硬政策带来的政治与经济代价。他在4月初重新激化贸易战,幻想通过高额惩罚性关税将全球制造业吸引回美国。然而,到了4月底,他开始意识到,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而关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也成疑。
尤其是在针对中国进行一系列虚张声势的胁迫后,《纽约时报》指出,真正“先眨眼”的是特朗普。一些政府官员私下承认,他们误判了中国的反应。由于中国是对美出口大国,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率先请求关税豁免,结果却事与愿违。
报道认为,白宫多次暗示中国正寻求重新谈判以终结关税战,但现实却是,中国似乎选择静观其变,任由特朗普独角戏般地承受政策带来的反噬。特朗普期待的“中国来电”迟迟未现,而他又不愿主动联系中方,陷入一种难堪的“被动僵局”。
数周以来,贝森特试图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辩护时也显得相当吃力。数据显示,目前的关税水平甚至已超越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带来的高度。尽管这段历史令人警惕,白宫却避而不谈,只坚称当前情况“不可类比”。
康奈尔大学经济史学者穆尔德指出,与2017年首次爆发贸易战时相比,中国如今的应对更加从容。他表示,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在为可能升级的冲突做准备,如今不仅承受能力更强,也更有策略。
“中国知道特朗普会在哪个时刻眨眼。”
英国广播公司(BBC)同日也报道称,中国近年来持续降低对美依赖,构建自主供应链、投资高端技术,并掌握包括美国国债与稀土出口在内的重要筹码。这些准备意味着,美国已难以将中国逼入绝境。
在逐渐发现自己陷入被动之后,特朗普政府近日频频释放“降温”信号,显示其立场已有所软化。
据报道,4月22日,贝森特在一次闭门演讲中坦言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难以为继”,并将当前局势形容为“事实上的贸易禁运”。他强调,美国加征关税的目的并非要与中国“脱钩”。他还表示,如果中美关系缓和,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市场的紧张情绪,尽管目前谈判尚未启动,未来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当晚,特朗普也在白宫表态,不打算继续提高对华关税。在回应关税高达145%的问题时,他称:“这个税率非常高,但不会维持太久。”当被问及会降到什么水平时,他回应:“会降很多,但不会降到零。”
《华尔街日报》则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消息传出后,美国股市应声上涨。据知情人士称,新的关税区间可能落在50%至65%之间。虽然最终方案尚未敲定,但特朗普正在考虑包括“分级征税”等多种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