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车业总会指出,尽管我国当前推行的电动车政策具有长远发展眼光,但部分业者却利用政策漏洞,大打“低价战”,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可能引发本地汽车产业一连串的崩溃效应。
东盟免税通道 成本优势明显
总会会长拿督许综文表示,若电动车通过东盟关税豁免机制进口,整体成本可下降达20%至30%。这对依赖国产品牌或CKD(本地组装)生存的本地业者来说,是沉重打击。一些外国品牌选择在东盟成员国设厂,再将车辆输入马来西亚,藉此绕过高税负,以低价抢占市场,造成严重的不公平竞争。
低价竞争背后的隐忧
他指出,这种看似消费者受益的低价现象,其实牺牲的是整个本地汽车生态,包括维修服务、零件供应与就业市场。“长远来看,这种趋势将导致汽车变成负资产,尤其对二手市场造成深远冲击。”
许综文举例,一辆新车售价10万令吉,贷款五年后尚欠4万令吉,若二手市场仍保有一定残值尚可转售。然而,在电动车压低价格影响下,同一辆车可能只剩2万令吉或更低的残值,令车主进退两难,既无法脱手,又仍需偿还贷款,尤以B40低收入群体受影响最为严重。
二手车市苦撑 雪上加霜
全国目前约有4900家二手车商,库存总量达14万辆,市值高达56亿令吉。新车售价持续下滑,直接拉低二手车市价,不少车商苦不堪言,“车子还未卖出,账面价值就已跌掉三成”。
大马汽车商公会(MAA)也警告,若削价潮持续蔓延,不仅影响转售价值,连带售后服务品质也会走下坡,进而损害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信誉与可持续性。
政策应修正 减缓冲击
许综文呼吁政府应全面检视电动车政策执行层面所带来的冲击,尤其需在进口优惠与本地产业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他提出三项应对建议:
- 设立“原产地审查机制”:确保进口电动车确实为原产制造,防止企业借道规避关税。
- 推动“旧换新”补贴政策:鼓励以旧车换购新车,减缓旧车价值断崖式下跌。
- 强化二手市场金融工具:提供融资与担保方案,协助业者与消费者稳住市场信心。
他强调,唯有透过周全的制度改革与监管机制,才能确保电动车发展与本地车业能双轨并进,兼顾环保目标与产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