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警方今日撕破 MBI 投资骗局的「合法外衣」,反洗黑钱调查组主任拿督莫哈末哈斯布拉在记者会上公布犯罪集团商业架构图,揭露其通过「律师 + 换钱商 + 白手套代理」三层体系,将非法资金层层洗白为房地产、股票等合法资产的犯罪模式。
顶层设计:律师操盘合法化流程,换钱商搭建非法通道
- 核心人物张誉发:通过「MFCoin 虚拟货币」「M 商学院」等包装传销骗局,涉案金额超 200 亿令吉;
- 法律洗白组:2 名持牌律师负责设计「投资协议」「资产转让合同」等法律文件,将下线资金伪装成「商业投资款」「版权转让费」;
- 跨境洗钱网:6 名货币兑换商操控「哈瓦拉」(Hawala)非法汇款网络,通过地下钱庄将境外资金引入马来西亚,单月洗钱规模最高达 12 亿令吉。
典型操作:投资者在印尼缴纳 10 万美元「入门费」,经哈瓦拉网络拆分至新加坡、泰国多个账户,再以「国际贸易结算」名义汇入马来西亚律师楼代管账户,最终由律师签署文件转为「MBI 集团股权投资款」。
中层执行:四大代理掌控资产购置,全为核心亲信
- 白手套角色:4 名代理均为张誉发同乡或多年追随者,表面身份为「房地产中介」「财务顾问」,实际负责:
✔ 用洗白资金购买吉隆坡、槟城核心地段写字楼(如双峰塔旁 Menara Hap Seng);
✔ 收购上市公司壳资源(如 2020 年以 3.2 亿令吉收购某主板建筑公司);
✔ 投资加密货币交易所,通过虚拟货币交易进一步混淆资金流向。 - 信任机制:代理均持有张誉发签署的「忠诚协议」,每人管理资金超 5 亿令吉,且定期接受「忠诚度测试」(如参与销毁账本、转移关键证据)。
底层运作:资产合法化三步曲,构建闭环生态
- 资金注入:通过代理控制的空壳公司,将黑钱以「股东贷款」「业务收入」名义注入合法企业;
- 利润伪装:利用律师设计的「关联交易」,如「MBI 旗下商学院向代理公司支付天价培训费」,制造资金流动假象;
- 资产固化:将洗白资金转化为可抵押资产(如土地、黄金、艺术品),再以资产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形成「黑钱 – 资产 – 贷款」的循环洗钱链。
案件突破:跨国追赃启动,律师楼成调查重点
- 最新行动:警方已冻结 47 处涉案房产、23 个上市公司账户,逮捕包括 2 名律师在内的 11 名核心成员;
- 国际协作: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印尼、新加坡发出司法互助请求,追查哈瓦拉网络关键节点人物;
- 法律依据:援引《反洗钱、反恐融资及非法活动收益法令》(AMLA)第 4(1)条,要求涉案人员证明资产合法来源,否则推定为犯罪所得。
社会警示:庞氏骗局的「合法化」陷阱
- 投资预警:警方总结 MBI 骗局三大特征:
✔ 承诺「静态收益月化 30%+ 动态拉人头分红」;
✔ 用「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包装非法金融产品;
✔ 通过「法律文件 + 资产购置」营造「正规企业」假象。 - 专家提醒:马来西亚反诈骗中心主任陈志强指出:「当投资回报远超市场合理水平,且资金流向涉及复杂法律架构时,极可能是洗钱骗局。公众应警惕『合法化包装』,拒绝成为黑钱流通环节。」
这场持续 5 年的调查首次揭开跨国传销洗钱的底层逻辑 —— 犯罪集团深知「裸奔的黑钱易被查,但穿上法律与资产的外衣后,就能在阳光下继续作恶」。正如拿督莫哈末哈斯布拉所言:「我们不仅要摧毁金字塔骗局,更要瓦解其背后的『合法化产业链』,让黑钱再无藏身之处。」
随着更多细节披露,这场正义与贪婪的较量,或将成为东南亚反洗钱史上的标志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