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大学(UNIMAS)今日就校园猫只死亡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作出回应,针对社交媒体热传的猫尸照片,校方法律顾问梅维斯・吴(Mavis Goh)强调该图片与现场发现的猫只特征存在差异,目前已移交警方鉴定真伪,并呼吁公众停止猜测,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网传照片真实性存疑:年龄、特征与现场不符
- 事件回溯:4 月 18 日,砂大 Allamanda 宿舍区发现一只死亡流浪猫,校方随即报警并联系砂拉越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SPCA)介入;
- 图片争议:网络流传的猫尸照片被指 “血腥残忍”,但校方对比后发现:
✔ 现场猫只初步判断约 6 个月大,网传照片猫只体型更接近成年猫;
✔ 现场猫尸无明显外伤,网传照片显示颈部有勒痕;
✔ 宿舍区监控未捕捉到网传照片中的拍摄角度及人员。
“我们理解公众对动物权益的关注,但未经证实的图片可能误导舆论。” 梅维斯・吴指出,校方已将网传图片、现场勘查报告及监控录像同步提交哥打三马拉汉警局,等待法医及影像鉴定结果。
特别委员会介入:制度性改善替代网络追责
- 调查进展:校方成立由学生事务处、法律顾问及动物保护专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已完成三项工作:
- 走访 12 名宿舍区学生,确认 “无虐猫目击证据”;
- 梳理校园流浪猫管理流程,计划增设投喂点及绝育 Trap-Neuter-Return(TNR)项目;
- 与 SSPCA 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校园动物伤害应急响应机制。
- 学生心理疏导:校方接获 7 起学生投诉,反映因网络言论遭受 “有罪推定” 式攻击,心理咨询中心已启动 24 小时线上辅导服务。
校方呼吁:理性关注动物权益,勿让善意异化为网络暴力
- 停止人肉搜索:梅维斯・吴特别指出,部分网民通过社交媒体私信学生,质疑其 “参与虐猫”,此类行为已涉嫌侵犯隐私;
- 尊重调查程序:“即便最终证实为意外死亡,我们也将通过 TNR 项目降低流浪猫生存风险。但在警方结论前,任何定罪式言论都是不负责的。”
- 制度优化承诺:校方计划于 5 月前完成《校园动物管理政策》修订,重点包括:
✔ 划定流浪猫活动区域,禁止进入教学区;
✔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疫苗注射;
✔ 设立 “动物保护学生大使” 岗位,引导师生科学互动。
SSPCA 回应:支持科学调查,避免情绪主导判断
砂拉越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主席陈丽贞表示:
- 虐猫认定需严谨证据:“颈部勒痕可能是死后移动造成,需排除疾病、交通事故等自然因素。”
- 呼吁正向行动:“与其传播未经证实的图片,不如捐赠猫粮或参与绝育计划,从源头减少流浪猫困境。”
事件启示:当爱心遇上网络失真,如何守护理性?
这起事件暴露出 “动物保护议题” 在网络传播中的典型困境:
- 情绪先行 vs 事实滞后:网友对虐猫的零容忍值得肯定,但未经核实的信息可能误伤无辜;
- 校园治理 vs 公众监督:校方在保障学术自由与回应社会关切间需寻找平衡;
- 个体责任 vs 集体行动:从个体义愤到系统性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制度创新而非网络批判。
正如梅维斯・吴在发布会末所言:“砂大始终支持对动物权益的关注,但真正的爱护应基于事实与理性。让我们共同等待警方调查结果,同时用实际行动为校园流浪动物创造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在真相水落石出前,或许我们都需要记住:在网络时代,克制猜疑的冲动,给调查留出空间,本身就是对生命尊严的另一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