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撞了孩子,你们能赔得起命吗?” 柔佛州一位母亲 Kak Manis 在 TikTok 发出灵魂拷问。为阻止车辆在门前窄路超速行驶,她自费安装减速带,却遭邻居指责 “自私”,但这位母亲用一句 “安全无价” 怼回所有质疑,引发全网对乡村道路安全的热议。
乡村道路暗藏杀机:笔直窄路成 “夺命赛道”
Kak Manis 家住柔佛某乡村,门前是一条长约 500 米的笔直村道,宽度仅 4 米却承担着农用车辆、摩托车的通行重任:
- 超速常态:她用手机测速软件记录发现,过往车辆平均时速达 70 公里(远超乡村道路 40 公里限速),油罐车、棕榈油运输车甚至开到 90 公里;
- 儿童危机:附近有 20 多名学龄儿童,常在家门口空地玩耍,过去一年已发生 3 起 “车辆擦碰儿童” 险情,幸未造成重伤。
“孩子们会追球、会突然跑向马路,这是天性。” 她在视频中展示行车记录仪画面:一辆摩托车为避让突然跑开的孩子,急刹后侧翻滑行 5 米,“如果当时车速再快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500 令吉买安全:合法安装却遭邻居泼冷水
- 审批流程:Kak Manis 先向柔佛州地方政府(PBT)提交申请,附上道路环境照片、车速监测数据,经交通部门现场勘查确认符合《道路安全条例》第 214 条后,获发安装许可;
- 成本与争议:两套橡胶减速带花费 500 令吉,安装次日即遭部分邻居非议:
✘ “装减速带影响风水,害我家车子震坏!”
✘ “就你家孩子金贵,我们几十年没装也没事!”
✘ “搞特殊化,以后整条路都要装,还让不让人开车?”
面对指责,她晒出审批文件强硬回应:“所有程序合法合规,我不是为了阻拦通行,而是让司机踩一脚刹车,给孩子多留 10 米安全距离。”
网友力挺:乡村版 “速度与激情” 该刹车了
视频获 230 万次播放,评论区掀起 “安全 VS 便利” 大讨论:
- 支持声浪:
“我家附近也有学校,早该装减速带了!建议政府强制乡村道路限速。”
“那些骂人的邻居,等自家孩子出事才会后悔,这位妈妈是真勇士!” - 理性分析:
交通工程师阿兹曼指出,乡村道路缺乏路灯、标志线,超速导致事故率比城市高 2.3 倍,“减速带配合限速牌,能降低 40% 碰撞风险。” - 暖心共鸣:
一名母亲留言:“我儿子曾被超速摩托撞断腿,当时我要是有勇气装减速带,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谢谢你做了我不敢做的事。”

后续进展:地方政府介入调研 或将推广减速带
- 官方回应:柔佛州交通局已派团队实地测量,确认该路段事故风险等级为 “高”,计划:
✔ 增设 “前方学校” 警示标志;
✔ 喷涂路面限速标识(40km/h);
✔ 补贴周边住户 50% 减速带安装费用。 - 母亲的呼吁:Kak Manis 在直播中哽咽表示:
“我不是要制造对立,只是想让大家明白 —— 在孩子的安全面前,所有争议都该靠边站。希望每个乡村道路都能成为‘儿童友好型道路’,而不是‘速度竞赛场’。”
安全启示:当母爱遭遇规则困境,谁该为生命让行?
这起事件折射出乡村交通安全的治理盲区:
- 基础设施滞后:全马约 65% 的乡村道路未设置限速标志,32% 缺乏人行道;
- 观念冲突:部分村民将 “减速带” 等同于 “添麻烦”,未意识到超速是 “隐形杀手”;
- 维权成本高:普通民众自掏腰包改善公共安全,本应是政府职责的延伸。
正如网友热评:“减速带减速的不仅是车速,更是社会对生命的敬畏度。当每个驾驶员经过村口时都能自觉松一脚油门,或许才是真正的文明进步。”
Kak Manis 的坚持,让我们看到母爱的硬核力量 —— 那不是对抗世界的尖锐,而是为守护生命竖起的温柔盾牌。愿每一条乡村道路,都能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安全乐园,而非需要母亲用勇气去 “谈判” 的危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