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TVB 的演员生存现状再次引发热议。资深绿叶演员鲁振顺在内部会议上向主席许涛直言 “演员收入不如洗碗工”,炮轰薪资制度不公,而高层曾志伟 “没有艺人可以做到老” 的回应更掀起舆论风暴,揭开娱乐圈光鲜背后的残酷现实。
67 岁老戏骨的血泪控诉:从金牌绿叶到房租难继
曾在《溏心风暴》《珠光宝气》等经典剧集饰演配角的鲁振顺,入行 40 余年,日前在 TVB 艺人沟通会上罕见公开呛声:
- 收入对比:”我现在每月净收入不足 1.2 万港元,连九龙塘的房租都快付不起。去茶餐厅做全职洗碗工,月薪都有 1.5 万港元。”
- 待遇落差:他指出,TVB 对资深演员的薪酬调整幅度远低于通胀,年轻艺人更面临 “底薪 4000 港元 + 每集 500 港元” 的超低待遇,”疫情期间停摆半年,很多新人靠送外卖糊口。”
- 续约困境:尽管正在洽谈续约,他无奈表示 “做生不如做熟”,但希望公司 “别把演员当耗材”。
曾志伟争议回应:”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艺人能做到老”
针对鲁振顺的诉求,TVB 副总经理曾志伟在采访中回应:
- 行业规律论:”娱乐圈本就是新陈代谢的行业,我们每年收到 2000 份艺人申请表,能签约的不到 5%。留住旧人意味着压缩新人机会。”
- 成本压力:他透露,TVB 艺人薪酬支出占节目制作成本的 18%(约 2.3 亿港元 / 年),而流媒体平台挖角导致 “资深演员薪酬要求超出预算 30%”。
- 温情牌收尾:”我们会为老员工提供配音、综艺客串等转型机会,但终究要面对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的现实。”
演员生存图鉴:有人打 5 份工,有人转行开的士
- 林正峰的五重身份:凭《新闻女王》崭露头角的他,仍需同时担任健身教练、婚庆司仪、电商主播、剧本杀 DM 和补习老师,”艺人收入就像坐过山车,旺季月入 10 万,淡季连电费都交不起。”
- 行业转型潮:数据显示,近五年离开 TVB 的艺人中,32% 转行餐饮(如麦长青开烧腊店),25% 投身保险 / 地产,18% 成为网约车司机,仅 7% 成功转型幕后。
- 新人悲歌:22 岁艺人李小姐透露,她每月从 TVB 领 4800 港元底薪,为节省开支住在天水围劏房,”试过连续三天靠便利店饭团充饥,不敢告诉家人。”
港媒调查:TVB 艺人薪资体系为何陷入死循环?
类别 | 入行新人(0-3 年) | 资深演员(10 年以上) | 一线艺人 |
---|---|---|---|
底薪 | 4000-6000 港元 | 8000-12000 港元 | 20000-50000 港元 |
单集片酬 | 300-800 港元 | 1500-3000 港元 | 8000-20000 港元 |
续约奖金 | 无 | 最多 1 个月底薪 | 年薪 10%-15% |
核心矛盾:
- 流媒体冲击:Netflix、Disney + 挖角导致头部艺人薪资暴涨 3-5 倍,TVB 为平衡预算压缩中低层演员待遇;
- 制作费缩水:单集电视剧制作成本从 2010 年的 35 万港元降至 2023 年的 22 万港元,演员薪酬占比从 25% 跌至 18%;
- 艺人经纪失控:60% 的艺人需自付经纪人佣金(通常为收入的 20%-30%),进一步挤压实际收入。
行业反思:当 “热爱” 无法变现,谁来守护港剧灵魂?
资深制作人陈惠英感叹:”鲁振顺们是港剧的 ‘ 人肉背景板 ‘,没有他们的绿叶衬托,哪来主角的光芒?现在连这些 ‘ 老戏骨 ‘ 都活不下去,港剧拿什么传承?”
网友发起的 #给 TVB 演员加底薪 #联署活动已获超 10 万签名,诉求包括:
- 设立艺人最低工资标准(月薪 1.5 万港元);
- 建立 “资深艺人养老基金”,为服务满 15 年的演员提供退休保障;
- 开放艺人外接工作限制,允许参与内地平台剧集拍摄。
鲁振顺在采访最后说:”我们不是要求年薪百万,只是希望能体面地留在这个行业。当演员需要靠兼职维生,观众还能相信我们演的富豪、医生、精英吗?”
这场老戏骨与管理层的正面交锋,撕开的不仅是 TVB 的薪资疮疤,更是整个传统娱乐圈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焦虑。当 “情怀” 敌不过 “面包”,或许是时候重新思考:在追求流量与商业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些真正用热爱撑起银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