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芦洲国民运动中心 20 日下午发生一起幼童溺水意外。33 岁陈姓女子带 10 岁女儿及 4 岁儿子游泳时,因接电话疏忽看顾,导致幼子落水,幸经热心泳客及时救起,目前男童仍在加护病房观察。事件引发公众对泳池安全及救生员配置的关注。

事发经过:母亲接电话分神 幼童踩空溺水

  • 意外瞬间:陈女带两名子女于下午 2 时许进入泳池,期间因接打电话暂时离开池边。4 岁男童在浅水区玩耍时疑似踩空滑倒,跌入深约 1.2 米的水域;
  • 紧急救援:一名 52 岁泳客发现男童在水中挣扎,立即跳入池中将其抱上岸。救生员随后赶到,对无呼吸心跳的男童实施 CPR 急救,约 3 分钟后男童恢复呼吸;
  • 送医情况:男童被紧急送往芦洲李氏联合医院,诊断为吸入性肺炎及缺氧性脑损伤,目前生命体征稳定但需留院观察 48 小时。

争议焦点:救生员人力是否不足?

有民众爆料称,该运动中心早晚高峰时段救生员从 3 名减为 2 名,质疑人力不足导致救援延迟。对此,新北市体育局回应:

  • 配置标准:根据《游泳池管理规则》,该泳池(面积 1250 平方米)需配置至少 2 名救生员,实际在岗人数符合规定;
  • 救援时效:监控显示,男童溺水至救生员抵达现场耗时约 2 分 15 秒,属行业平均反应时间(标准为 3 分钟内);
  • 责任认定:初步判断主因是家长看护疏忽,非救生员失职。

母亲自责与社会反思

陈女在警局笔录中多次哽咽:“就接了个电话,转头就看到孩子在水里…… 我真的很后悔。” 警方已依《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通报社会局,将对其监护能力进行评估。

  • 安全警示
    ✔ 家长带幼童游泳时应保持 “伸手可及” 距离,严禁分心(如玩手机、接电话);
    ✔ 4 岁以下儿童需穿戴浮力泳衣或浮力背心,避免单独靠近水域;
    ✔ 公众场所应加强 “家长监护责任” 提示,增设儿童专属浅水区防护栏。

运动中心后续措施

芦洲运动中心执行长王志强表示:

  • 加强巡检:即日起每小时增加一次池边巡逻频率,重点关注独自游玩的儿童;
  • 家长宣导:在入口处播放安全教育影片,发放《儿童游泳监护须知》手册;
  • 设备升级:计划于浅水区加装水位警示灯,夜间开启蓝色警示光带提醒风险。

专家提醒:儿童溺水预防黄金法则

儿科医师张欣怡指出,儿童溺水每分钟都可能造成不可逆伤害,预防关键在 “主动监护”:

  • 全程注视:避免使用遮阳伞、躺椅等遮挡视线的物品;
  • 能力评估:根据孩子身高、游泳技能选择适合区域,低龄儿童需家长陪同下水;
  • 急救准备:家长应学习基础 CPR 技能,泳池周边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这场惊险意外为所有家长敲响警钟:在水边,哪怕片刻的分心都可能酿成悲剧。正如社会局专员林美惠所言:“救生员是安全网的最后一环,而家长的责任心才是第一道防线。” 愿小男童早日康复,也愿类似憾事不再发生。

上一则新闻知名旅游团惊传倒闭 老板娘卷80万跑路
下一侧新闻家宁3度“对折式鞠躬” 爸妈妹3人躲厕所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