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中,许多人曾经历不明原因的发烧或喉咙痛,往往当作感冒处理。然而台湾基因医师张家铭指出,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隐藏着「一级致癌」的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这种病毒一旦入侵,将终身潜伏体内,成为日后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定时炸弹」。

全民感染的隐形杀手:90% 成年人都曾中招

张家铭在脸书科普指出,EB 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家族,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病毒之一:

  • 感染隐蔽性:超过 90% 的成年人携带 EB 病毒,多数人初次感染时仅出现轻微感冒症状(如低烧、喉咙痛),甚至毫无察觉,常被误诊为普通流感;
  • 青少年高危期:约 30% 的青少年感染后会出现典型症状,如持续高烧、剧烈咽痛、极度疲劳及颈部淋巴肿大,易被误认为「单核细胞增多症」。

「EB 病毒就像聪明的潜伏者,感染初期会躲避免疫系统攻击,进入『休眠状态』。」医师强调,病毒并非被彻底清除,而是长期潜伏在 B 淋巴细胞中,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从感冒到癌症:病毒活化后的致命连锁反应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压力过大、长期营养不良),EB 病毒可能重新激活,引发一系列健康危机:

  1. 自体免疫疾病
    •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约 70% 患者的 EB 病毒抗体呈高活性状态;
    • 红斑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病毒蛋白会误导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 多发性硬化症:研究发现患者脑脊液中 EB 病毒 DNA 含量显著升高。
  2. 恶性肿瘤
    • 鼻咽癌:东南亚地区 90% 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携带 EB 病毒,病毒蛋白 LMP1 可直接诱导细胞癌变;
    • 淋巴瘤:如 Burkitt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癌细胞中常检测到 EB 病毒基因组;
    • 胃癌、肺癌:近年研究发现 EB 病毒感染与部分实体瘤的发生风险正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 2009 年就将 EB 病毒列为「第一类致癌物」,明确其致癌性证据充分。

与病毒共存的关键:让潜伏状态成为永久休眠

尽管无法彻底清除 EB 病毒,医师指出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活化风险:

防护策略具体措施
作息管理每日保证 7-8 小时睡眠,避免凌晨 1-3 点(肝脏排毒期)熬夜
营养强化– 维生素 D:每日 800-1000IU(日晒 15 分钟或深海鱼、蛋黄)
– 锌:牡蛎、坚果、全谷物
– Omega-3:三文鱼、亚麻籽、奇亚籽
压力调控正念冥想(每日 10 分钟)、瑜伽、深呼吸练习,降低皮质醇水平
天然抗病毒– 绿茶:含茶多酚(EGCG)抑制病毒复制
– 槲皮素:洋葱、苹果、蓝莓
– 姜黄素:搭配黑胡椒提升吸收率
– 甘草酸:甘草茶或补充剂
避免风险行为减少使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避免共用餐具、牙刷等传播途径

警惕身体预警:这些症状可能是病毒活化信号

  • 持续疲劳:休息后无法缓解的倦怠感,持续超过 6 个月;
  • 反复感染:频繁出现口腔疱疹、咽喉肿痛,每年感冒超过 6 次;
  • 不明疼痛:关节肌肉酸痛、偏头痛,排除风湿或骨科疾病;
  • 淋巴肿大:颈部、腋下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超过 2 周。

「EB 病毒感染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起点。」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完全可以与病毒和平共处,避免其成为健康隐患。正如他在文末提醒:「年轻时忽视的一次发烧,可能需要用数十年后的健康来偿还。对身体多一份敬畏,就是对未来多一份保障。」

上一则新闻川普开金口 金价突破历史新高
下一侧新闻抓贪自己被抓 反贪会官员行动中遭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