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近日发生一起人间悲剧:38 岁母亲丽萨・科顿(Lisa Cotton)与 8 岁儿子纳西尔・米利恩(Nazir Millien)被发现死于公寓内,遗体已腐烂两周,而 4 岁女儿普罗密斯(Promise)独自在家中靠巧克力充饥,直至亲戚上门才揭开惨剧帷幕。

恐怖现场:腐尸与幼童的两周「共生」

据《纽约邮报》报道,丽萨的亲戚因多日无法联系上她,于上周四前往其公寓查看,推门即撞见骇人事态:

  • 母亲与儿子遗体:丽萨仰躺于卧室床上,8 岁的纳西尔遗体横卧地板,全身爬满蛆虫,尸僵及腐烂程度显示死亡超过两周;
  • 4 岁幸存者:普罗密斯浑身沾满巧克力酱,蜷缩在母亲床边,房间内散落着空巧克力包装及饮料瓶。邻居透露,数周前已闻到「类似垃圾腐烂的恶臭」,但未联想到死亡。

死因推测:慢性病与照料缺失的双重悲剧

警方初步调查显示:

  • 丽萨的死因:生前患有哮喘和躁郁症,可能因心脏衰竭猝死,未发现外伤或药物过量迹象;
  • 纳西尔的死因:因早产遗留神经系统损伤,需依赖喂食管进食,推测在母亲死后因无人照料饿死;
  • 幼女的生存奇迹:普罗密斯在无成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行取食橱柜内的巧克力和零食,直至救援到来。

家庭破碎:精神疾病与社会支持的双重缺位

  • 隐秘的挣扎:死者父亲休伯特・科顿透露,丽萨长期受躁郁症困扰,拒绝接受治疗,「她总说自己能应付,但显然已经撑不下去」;
  • 照护压力:纳西尔因严重残疾需 24 小时看护,丽萨独自承担照料责任,经济上依赖政府补助,社交圈封闭;
  • 系统漏洞:邻居称从未见社会服务人员上门,社区对单亲残障家庭的支持机制疑似失灵。

幼女余生:从创伤中重建的漫长之路

普罗密斯目前已被外祖父接走抚养,身体状况稳定但精神创伤严重:

  • 行为异常:沉默寡言,频繁啃咬指甲,睡觉时紧抱巧克力玩具;
  • 心理评估:儿童心理学家指出,目睹亲人死亡且独自生存两周,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需长期疏导;
  • 社会援助:公益组织已发起众筹,为母子俩筹集丧葬费,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普罗密斯的教育和心理治疗。

舆论反思:当「看不见的人」死于「看不见的危机」

事件引发美国社会对「隐形贫困」群体的强烈关注:

  • 数据警示:纽约市约 15% 的单亲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其中残障儿童家庭的自杀率是普通家庭的 3 倍;
  • 政策批判:议员呼吁加强对高风险家庭的定期探访,建立「残障儿童照料者支持网络」,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 道德叩问:网友痛批「邻居闻到恶臭却未报警」,但也有声音指出:「在贫富分化的都市丛林里,我们是否早已习惯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这场悲剧撕开了现代社会的一道伤口 —— 当精神疾病、经济压力与照护重负交织,一个家庭的崩塌可能只需要一次「没能挺过去」的瞬间。正如休伯特在采访中反复呢喃:「我以为她只是需要空间,没想到再见面时,已是阴阳相隔。」愿普罗密斯的余生能远离黑暗,愿社会的目光能照亮更多「隐秘的角落」。

上一则新闻大马华裔男泰国去世 警方急寻家属
下一侧新闻家宁家族全员涉案 妈妈高额交保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