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特朗普政府强硬姿态使局势短期难降温。特朗普坚持绕开外交渠道、直接与中国领导人谈判,导致两国官方及非正式沟通机制均陷入停滞。中方更倾向通过特使谈判,对 “一对一” 模式持谨慎态度。尽管特朗普声称对话 “良好”,但实际缺乏实质性接触,美国务院未派驻华大使、未设专职谈判代表,甚至限制国会议员与中方沟通。
贸易战外溢效应显著,美消费者成 “关税难民”
加征关税引发美国供应链危机与民生压力,消费者为避涨价转向中国跨境电商,形成 “关税难民” 现象。TikTok 等平台涌现中国厂商低价促销视频,播放量破千万,但伴随山寨货风险。数据显示,90% 关税成本由美企及消费者承担,低、中、高收入家庭年均损失分别达 1300 至 5400 美元,前财长萨默斯称损失或接近 30 万亿美元。
芯片出口限制反推中国半导体自主化
美国收紧对华芯片出口(如英伟达 H20、AMD MI308),专家警告此举将刺激中国加速芯片产业自主创新,长期或威胁美企全球份额。华为等中企正加大研发投入,利用政策倒逼机遇抢占市场,美国盟友亦可能因供应链重组增加对华芯片采购。
美日谈判现 “中国制造” 尴尬,汇率议题成焦点
日本卷入贸易战,经济再生大臣访美赠礼 “大阪世博吉祥物存钱筒” 被曝中国制造,特朗普回赠的 “MAGA” 帽子亦为中企生产。谈判聚焦关税、汇率及驻日美军军费,特朗普要求日方放宽汽车进口限制并干预汇率,日方承诺增加美能源采购,但拒绝将安全议题与贸易捆绑。
全球物流巨头 DHL 宣布,4 月 21 日起暂停向美运送价值超 800 美元的非文件类包裹,进一步凸显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