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里的东姑村,有一家用铁皮屋搭建而成的路边面摊,一碗热腾腾的干面,只卖2令吉。老板黄立宏坚持,即使售价低廉,用料绝不含糊,因为他相信,顾客吃得出一份真心。

令人动容的不只是这碗平价干面,还有面摊里一名年仅17岁的收银员琪琪。年幼时曾受陌生人的帮助,如今的她时不时会自掏腰包,请孩子们吃面,以一碗干面延续那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黄立宏,今年22岁,一年前决定投身餐饮业。原本设想2令吉干面只是两个月的促销方案,却因为在经营中接触到许多清苦的顾客,毅然决定把这个价格长期维持下去。

“猪油渣、猪油、葱油这些配料,我都坚持自己炸、自己熬。虽然不知道这碗面有没有赚头,但我炒煮类和饮料还是照原价卖,用其他项目来平衡。”黄立宏坦言,未来也考虑加入饭类菜单,以增加收入来源。

而腼腆的琪琪,则有一段温情往事深埋心中。她回忆,9岁那年,因带的钱不够,本想悄悄把为妹妹挑好的糕饼放回去,没想到糕饼摊的老板温柔地说:“没关系,拿去吧,不用还。”那句温柔的话,她记到今天。

“可能那位老板早已忘了这件事,但对我们姐妹俩来说,那一块糕饼,就是一顿饭。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以后有能力了,也一定要像他一样去帮别人。”

几天前,一个小男孩拿着2令吉走进面摊,想打包干面回家给一家五口吃,却不知外带价格是每碗4令吉。琪琪看到他迷茫的神情,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我告诉他:‘没关系,我请你吃。’然后让厨房打包五包干面,我来付钱。”她淡淡地说,却藏着满满的温暖。

如今,这碗2令吉的干面成了面摊的招牌,一天能卖出约700碗。尽管利润微薄,但黄立宏说,他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只不过他相信:“帮人,从不会吃亏。”

他甚至设定了更贴心的定价:如果顾客只要“净面”(Kosong),不加肉碎,只收1令吉。“很多学生零用钱有限,常会点1令吉的净面。有没有赚,真的没算过,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吃得饱。”

琪琪也常遇到小朋友走进店里要白开水喝,她总会温柔地问:“要不要吃点面?”如果对方摇头说没带钱,她便微笑着说:“我请你吃。”

至于是否担心善意被滥用?琪琪摇头。

“我不怕别人占便宜。我吃过苦,知道肚子饿是什么感觉,也知道那一刻有人愿意帮你,会有多感动。”

这一碗碗平凡的干面,不只是温饱,更是一种悄悄传递的善良与希望。

上一则新闻不满特朗普执政 美国500万人上街抗议
下一侧新闻保费涨得这样快 快要供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