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马来西亚网民的职场跃迁故事,为 “普通学历如何实现薪资突围” 提供了新视角。他在社交媒体分享,通过 7 年 4 次跳槽,月薪从 3500 令吉跃升至 1.5 万令吉,引发关于 “跳槽价值” 与 “职场成长” 的热烈讨论。
一、”非学霸” 的成长轨迹:学历未封顶,职场却能破局
网民 @s3ij0h 在 Threads 平台回应 “是否是优等生” 话题时坦言,自己的学生时代成绩虽稳居中上 —— 小六评估 5A、初中评估 7A1B、大马教育文凭 7A2B,但从未跻身顶尖学霸行列。国油科技大学毕业时 3.27 的 CGPA(满分为 4.0),更让他自认 “资质平平”。
真正改变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职场。他打破 “稳定至上” 的传统观念,7 年内主动更换 4 家公司,每次跳槽都伴随明确的技能升级目标:从初级工程师到技术主管,从项目管理认证到跨领域技术整合,最终实现薪资 4 倍增长。
二、跳槽策略解析:每一步都是 “增值式跳跃”
在分享中,他强调 “跳槽不是盲目追逐高薪,而是系统性的自我投资”。其核心策略包括:
- 技能锚定:每次跳槽必要求新岗位提供现有工作无法接触的技术或管理经验(如从传统工程转向数字化项目);
- 证书加持:利用业余时间考取 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AWS 云计算认证等,使简历在跳槽时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 行业洞察:聚焦能源科技、绿色经济等马来西亚政府重点扶持领域,确保职业方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同频。
“不要害怕离开舒适区,但离开前必须确保下一站能让你成为更值钱的人。” 他在帖子中写道。
三、网友热议:从 “求稳心态” 到 “主动进化” 的认知冲击
帖子下方超 2 万条评论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
- 年轻职场人共鸣:”原来跳槽可以是成长加速器,不是职场污点!”” 准备更新简历,把 ‘ 稳定性 ‘ 焦虑扔一边。”
- 资深从业者警示:”跳槽频率需谨慎,行业人脉积累同样重要。”” 盲目跟从可能陷入 ‘ 为跳而跳 ‘ 的陷阱。”
- 企业管理者反思:”或许该思考如何让内部晋升通道更有吸引力,而非放任人才用脚投票。”
四、职场专家点评:跳槽自由背后的能力护城河
职业规划师李欣怡分析指出,该案例的启示在于 “将跳槽转化为能力迭代的杠杆”:
- 打破 “忠诚等于价值” 的误区: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而非服务年限;
- 警惕 “薪资通胀” 陷阱:若跳槽仅为薪资数字增长,忽视能力纵深发展,终将面临职业天花板;
- 构建不可替代性:@s3ij0h 的成功关键在于每次跳槽都积累 “跨领域复合技能”,这正是应对 AI 替代潮的有效策略。
数据显示,马来西亚 2024 年主动跳槽者平均薪资涨幅达 38%,远超内部晋升的 12%。但专家提醒,跳槽前需评估 “新岗位能否为简历添加独特标签”,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
五、结语:职场不是马拉松,而是障碍赛
从 3500 到 1.5 万令吉的跨越,本质是一个 “用主动选择打破职场惯性” 的故事。它既挑战了 “一份工作干到老” 的传统叙事,也警示着 “跳槽万能论” 的风险 —— 真正的职场自由,永远属于那些把每一次选择都变成能力跃迁的人。正如 @s3ij0h 在帖子结尾所说:”学历决定起点,但持续学习才能改写终点。” 这或许才是这场讨论传递的终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