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往往充满惊喜与转折,这位楼主的经历正是最好的例子。曾经对“马劳”身份嗤之以鼻的她,如今却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
她刚从STPM毕业不久,曾短暂到新加坡的一家工厂工作。那段经历对她而言,是一场心理与身体的双重消耗——每天做着重复单调的工作,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人,让她对这样的生活深感抗拒。
在那个工厂里,她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无名角色,可以随时被取代。除了耗费时间和精力,她几乎得不到任何成长或成就感。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她亲眼目睹了机器逐步取代人工,不仅效率提高,工人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她在辞职前下定决心:不再回到这种耗尽热情的工作模式中,宁愿过得清贫,也要活得有意义。
可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在一番挣扎与深思之后,她在朋友的鼓励和另一半的支持下,决定重新回到新加坡发展。虽然曾抗拒,如今却愿意尝试放下偏见,为自己的人生找出路。
她坦言,随着汇率优势、工作机会,以及伴侣在当地已有稳定规划,新加坡生活似乎又多了一分希望。不过她也提醒自己,不能掉以轻心,仍需保持清醒与规划。
这段转变也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
一位网友感慨表示,自己十多年前决定到新加坡工作时,被不少朋友质疑为何不留在本地。但多年过去,那些曾经的反对者,如今多数也已成了新加坡永久居民甚至入籍。
也有网友直言,在马来西亚许多城市,若不是住在家里,单靠打工根本难以存钱;相较之下,新加坡的薪资结构与汇率优势更具吸引力,一年赚的钱甚至抵得上本地三年。
无论选择如何,她的故事提醒了我们:人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重要的是,愿意踏出舒适圈,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