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晋,有一位充满爱心的美容院老板娘沈小姐。她自幼便对流浪动物满怀悲悯之情,10年前,因救助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狗,毅然踏上了义务照料流浪动物的道路。如今,沈小姐不仅自掏腰包,租下了位于峇都吉当加兰依路、占地约2英亩的场地,设立了流浪狗收容中心,还挑起了照顾60至70只流浪狗生活起居的重担 。
沈小姐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她最早的流浪狗收容点位于杨国斯路。然而,由于该地紧挨着大马路,她一直忧心狗狗们会不小心冲到马路上,发生危险。最终,在新冠疫情行动管制令(MCO)期间,她下定决心将收容点迁至现在这个宽敞且远离人群的地方。“这里空间开阔,狗狗们能更安全、自在地生活,我也能更好地规划它们的活动区域 。”
据沈小姐介绍,收容中心每月的基本开支高达7000令吉,涵盖了饲料采购、药物费用、狗心丝虫药购置、员工薪资以及场地租金等多个方面,而这些费用几乎都由她一人承担。“我经营着一家美容院,靠着自己的收入来维持收容中心的运转。偶尔朋友会搭把手,现在我们也开展了狗狗寄宿服务,每只狗每月收费200令吉,多少能为中心增加点收入 。”
她还提到,由于收容中心尚未注册为正式机构,所以并未对外筹集资金。即便如此,她依然秉持着“能救多少就救多少,一切量力而行”的宗旨,全身心投入到流浪狗的救援与照顾工作中 。
回想起救助流浪动物的起点,沈小姐记忆犹新。当年,她目睹一只狗爸爸带着小狗,日复一日地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于心不忍。在朋友的协助下,她成功将这对父子从工厂解救出来。经过医生检查,发现狗爸爸肋骨断裂,小狗的脚也骨折了,状况十分堪忧。于是,她赶忙将两只狗狗送往医院治疗,这便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救助行动 。
自那以后,沈小姐便开启了漫长的流浪动物救助之旅。直至今日,收容中心长期居住的狗狗数量稳定保持在60至70只左右。同时,她还积极与砂拉越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SPCA)等组织合作,为部分健康的狗狗安排领养事宜 。
沈小姐介绍,每当有新的狗狗被送来,都会先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观察。如果狗狗性格较为凶猛,隔离时间还会延长,直至它们适应群体生活后,才会被放出来自由活动。“所有狗狗都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且每月按时服用驱虫药,这是保障它们健康的基本措施 。”
谈及一路以来的支持与帮助,沈小姐对许多人都心怀感激,尤其是现在收容中心的屋主。“我现在租的这个地方,屋主非常善良,他承诺以后还会继续租给我。看到这么多狗狗有了安身之所,他也打心底里高兴 。”她还回忆起在杨国斯路时的屋主,那位屋主连续6年都未曾向她收取租金,全力支持她救助流浪动物的善举 。除了狗狗,沈小姐还照顾着几只猫咪,数量不多,大概4、5只 。
沈小姐坚定地表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她会一直将流浪动物救助这条路走下去。尽管有时会感到身心俱疲,也会为资金开销发愁,但一看到曾经流浪街头的动物们如今有了温暖的家,吃得饱、住得好,内心便充满了满足感。“我没想过要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给这些无家可归的小生命,一个安稳的避风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