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凌晨开始,中国重庆多地遭遇雷雨天气。据气象统计数据,直到11日早上6时,重庆当天的雷电活动已超过6000次,导致许多市民出现“雷暴哮喘”症状,致使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
根据上游新闻报道,重庆市中心城区的多家医院急诊科在11日凌晨开始接诊的雷暴哮喘患者数量迅速攀升,每家医院接诊的患者均有上百位。
家住江北区南桥寺附近的何女士长期患有鼻炎。11日凌晨,她开始感到轻微咳嗽,但随着时间推移,咳嗽变得愈发严重。凌晨1点多,她感到呼吸困难,咳嗽愈演愈烈,根本无法入睡,遂前往医院急诊。经重庆市中医院医生检查,何女士被诊断为雷暴天气引发的急性呼吸道反应。当天白天,何女士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但仍需观察。

重庆市中医院急诊ICU南桥寺院部主任罗真春表示,从凌晨1点到4点之间,该院急诊科接诊了超过120名因雷暴天气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医院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患者治疗,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罗真春解释道,雷暴哮喘是由于雷暴天气导致空气强对流,空气中的粉尘、花粉等悬浮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吸入这些物质后会导致气道高反应,进而引发呼吸道不适。
他提醒说,雷暴天气期间,患有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使用家中常用的气雾剂来缓解症状。而对于出现轻微过敏症状的人群,则可以服用抗过敏药物。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应尽早前往医院急诊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在11日凌晨同样非常繁忙。据统计,从0点30分到5点,该院的三个院区共接诊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其中还包括多名孕妇。经过治疗,这310名患者已转危为安,大部分已离开医院,只有少量病人仍在医院留院观察。
重医附二院急救部主任王晓龙教授表示,雷暴天气对过敏人群而言是明确的健康风险信号。患者的就诊高峰通常出现在雷暴开始后一小时,但危险期实际上从雷暴前两小时持续至雨后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