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不只打乱全球供应链,更让美国自家企业苦不堪言。《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祭出高达145%的关税,中国也以125%的关税反制,双边超过6000亿美元(约2.65兆令吉)贸易面临“归零”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

专家直言,这波贸易大战可能带来“经济灭绝式”打击。

无法脱钩,只能硬撑代价

美国DGA集团顾问表示,美中正在进入“战略脱钩”新阶段,但这过程并不轻松。双方经济早已紧密交织,许多美企根本无法摆脱中国供应链——即使绕道越南、墨西哥,关键零件还是来自中国。

鞋业品牌 Highline United 就是例子。营运长布拉德利无奈表示:“从中国进货,是唯一选择。”高关税让公司成本暴涨,结果上周只能裁员两人,其中一人已在公司服务11年。

制鞋不回流,制造业回美“几乎不可能”

“美国没人想做鞋子。”布拉德利一语点出根本问题。许多传统制造业即便回流美国,也因人工与运营成本高昂难以维持。加上中国供应商在弹性与成本控制上仍具优势,中小企业根本扛不住。

“千家企业撑不住”——制裁反成自伤

美国鞋类与服装协会主席拉马尔表示,这种“天价关税”对数千家企业来说简直是灾难,已经有不少公司减缓营运甚至考虑停业。高盛与牛津经济分析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已在放缓,年末或接近停滞。

中国的报复也不容小觑。像波音(Boeing)在中国就有40家供应商。若中方制裁加重,波音也会深受其害。

想签协议?“先撤关税再说”

智库CSIS专家指出,若想与中国达成协议,至少得撤回惩罚性关税,恢复到特朗普上任前的贸易状态。同时,中方强调“稳定与可预测性”才是合作基础。

不过,就算贸易表面脱钩,风险依然无处不在。像太阳能板、汽车零件,即使是在东南亚生产,关键材料仍来自中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显示,美国车厂间接从中国获得的零件,是直接进口量的4倍。

“脱钩不等于无风险” 美企难舍中国

外交关系协会(CFR)经济学者塞瑟坦言:“与中国脱钩或许能做到,但想完全‘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苹果、特斯拉、星巴克等巨头依旧深耕中国市场,现实摆在眼前。

上一则新闻洋灰涨了,钢材涨了,砖块涨了 房地产恐迎来涨价潮
下一侧新闻3骗徒设局 诗巫女商人被骗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