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总理拿督巴丁宜阿邦佐哈里指出,由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已严重冲击国际贸易环境,砂拉越必须警觉并减少对进口食品,特别是白米的依赖。他强调,提升本地稻米产量已成为砂政府当前的当务之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与供应链动荡。
他表示,国际紧张局势为砂拉越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政府已加大力度推动农业转型,提升稻米自给率。
“目前砂拉越每年仍需进口约24万5000吨白米,而本地生产仅能满足其中20%。我们拥有足够土地与资源,不应继续过度依赖进口。”他说。
目标年产24万吨稻米
砂政府设下目标,希望本地稻米产量能达到每年24万公吨,以实现更高的自给自足率。他补充,在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合作下,日廊村(Kampung Datuk Drahman)的水稻试点项目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新技术与种植方法的应用,使得每公顷每季可生产高达9公吨稻米,而过去只能产出1吨左右。更重要的是,2年内甚至可以实现5季稻米收成,大大提高了产量与效益。”
阿邦佐哈里指出,龙芽(Lingga)至丹绒比甲(Tanjung Bijat)一带总面积约1万公顷的土地,已被确定为水稻种植战略扩展区。
土地资源转化为可观收入
他也分享了另一个成功案例,一家农业公司在瓜拉拉让与村民合作承租土地种稻,结果每公顷平均产出8吨稻米,地主更因此获得高达每月3000令吉的收入。
“这不仅让土地不被荒废,还为村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即便承包公司经营不善,也可由其他单位接手,地主的收益不受影响。”
他重申,政府将持续推动类似农业发展计划,让砂拉越逐步摆脱对外进口稻米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并确保粮食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