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马来西亚羽球传奇李宗伟在接受网媒《Scoop》专访时,对当前羽坛趋势所作出的直白反问。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队球员以“转自由人”作为谈判手段,要求更高的薪资与福利。据传,部分主力球员甚至开出高达200万令吉的年薪要求。而当下备受关注的女双组合“乐蒂”——陈康乐与蒂娜,也传出有意离开国家队、以自由人身份继续征战国际赛场,目前双方尚未完成续约,仍处于谈判阶段。
作为三届奥运银牌得主,曾连续349周霸占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伟,毫不避讳地表达了他的看法。
李宗伟指出,今天的体育环境与过去已截然不同,商业成分显著提升,运动员争取更好待遇无可厚非,但他强调:“在提出条件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已经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待遇?”
他表示,如今不少球员追求的是短期成就,却未曾思考如何长久保持巅峰状态。“当你状态好时,自然有赞助商上门,但一旦成绩下滑,这些支持也会随之消失。”他说道。
以陈康乐与蒂娜为例,尽管目前世界排名第五,并赢得数站世界巡回赛冠军,但李宗伟指出,她们尚未在奥运或世锦赛等顶级赛场上登顶,甚至还未站上领奖台的最高处。
“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先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稳定地保持成绩,再来谈条件也不迟。”
除了对球员的提醒,李宗伟也表达了对大马羽总资源分配的关注。他认为羽总的责任不止是培养明星球员,更需规划整个羽坛的发展。
“如果羽总将大部分预算放在少数几人身上,那还剩下多少资源来扶植年轻球员,推动整个项目的持续发展?”他提醒,羽总每年的运作费用大约为4500万令吉,“若其中近千万花在四五个人身上,那这个体系迟早会出问题。”
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国家队的经历。在他巅峰时期,羽总成功争取到更高的赞助合约,“但我没有把那笔额外的资源据为己有,因为我理解羽总的角色,是为了整个系统的长期运作,不只是为了我一个人。”
身为柔佛州体育大使、国家体育理事会管理层成员,以及“金牌之路”计划导师,李宗伟也呼吁年轻球员懂得感恩与回馈。
“我能走到今天,羽总的栽培功不可没。从我18岁起,羽总就在我身上不断投入资源与心力,这些支持,都是来自纳税人的资金。”
他不同意“自由人完全靠自己,不需要羽总”的说法。“也许现在他们已独立参赛,但别忘了,他们的基础,都是在羽总的体系中打下的。”
李宗伟重申,他不反对球员争取加薪,但强调一切应以实际表现为前提,也必须顾及整体羽球环境的平衡。
“合理的待遇是应得的,但前提是你要配得上这份期望。”
他的话语也提醒了当前羽坛一个核心问题:当商业与责任相遇,当个人目标与国家荣誉并存,球员与机构该如何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