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将「对等关税」政策延后90天实施,但中国不在暂缓名单内。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有所软化,并可能为达成一系列贸易协议铺路。

不过,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曼于11日对此表示质疑,称特朗普态度转变的说法“完全是幻想”,并指出短期内签署多个贸易协议的可能性“极低”。

克鲁曼指出,经验丰富的市场交易员早已看穿,特朗普的第二任政府并无清晰、理性的经济战略。对金融市场来说,外行人关注股市波动,而行家则更重视债市和汇市的动向,因为股市常受情绪驱动,而债市和汇市更能真实反映基本面。因此,近期美国公债价格下跌、美元走软,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市场正对美国的未来失去信心。

目前,特朗普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与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克鲁曼指出,从债市与汇市的反应来看,这些政策不仅无助于推进成功的双边协议,反而让人对美国经济前景更加忧虑。

按照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关税的实施通常会推高本国货币汇率,除非伴随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美元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迅速贬值。就连财政部长提名人贝森特当时在听证会上也承认,10%的关税可能导致美元升值4%,如今这一预测并未实现。

克鲁曼进一步表示,当前美国金融资产的动荡,反映出投资人已不再将美国视为资金避风港。特朗普的不稳定政策已动摇市场信任,美元资产的“安全地位”正面临瓦解。

至于债市动荡的问题,克鲁曼认为值得更深入探讨。他指出,高关税已破坏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导致美国公债殖利率异常飙升。按理来说,若市场预期经济衰退,长期公债殖利率应当下降,因为联准会可能因此调降利率。然而,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以30年期美国公债为例,11日早盘殖利率一度升至4.94%。债券殖利率与价格呈反比,这种走势非常不寻常。

汇市与债市共同传递的信息是:特朗普的政策让原本稳健的美国资产,开始呈现新兴市场国家才会有的特征。美元贬值、公债殖利率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在成熟经济体中极为罕见,却常见于第三世界国家。

克鲁曼总结道,他早已预料特朗普的政策将带来严重后果,但没想到这场信任危机会在短短不到三个月内爆发。即便未来特朗普收回成命,美国在国际间长期建立的信誉恐怕也难以修复。

上一则新闻光天化日街头拍不雅片 情侣:不知违法
下一侧新闻“Kampung狗”真实身份 竟是世界稀有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