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美国白宫10日确认,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作为回应,中国随即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征收最高达125%的反制性关税,显示双方毫无妥协迹象,贸易战火持续延烧。
外媒普遍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将贸易战焦点聚焦在中国,而北京方面则展现强硬立场,拒绝在压力下退让,其背后不仅是经济策略,更夹杂着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北京强势反击,民族主义升温
据CNN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强调,中国绝不会在美方的“单边霸凌”下屈服。中国公开对美关税举措做出反击,进一步点燃国内民众的民族情绪,强化“抗压不让步”的国家形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分析师雅各布·冈特(Jacob Gunter)指出,习近平早已预判中美将陷入长期对抗局势,并为此调整政策方向和经济结构。
经济代价将波及两国
但这场对抗并非没有代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中心”主任史宗瀚(Victor Shih)分析,随着关税措施持续扩大,中国国内恐面临失业率上升和企业倒闭潮的双重打击,同时美国对华出口也可能陷入停滞,甚至“几近归零”。
专家:经济围堵难达预期
尽管华盛顿意图透过关税施压来限制中国经济扩张,但专家指出,这种策略未必奏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认为,美国自身难以孤立中国经济。
“虽然华府不断强调要围堵中国,但中国坚持认为这种封锁无法奏效——而现实情况确实也支持这一点。”肯尼迪表示。
整体来看,美中贸易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角力,更上升至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的较量。未来局势将取决于两国是否愿意回到谈判桌,或是继续在对抗中博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