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中贸易战再度升级,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经济博弈正迈入更具对抗性的阶段。继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后,中国不仅宣布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品课征最高达125%的关税,更疑似悄然开始抛售约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这被广泛视为中国对特朗普政府施加经济与金融压力的一记“重拳”,尽管风险巨大,却也显示中方可能已准备采取更激进的反制策略。
中方或持有近1兆美元美债
据《CNBC》报道,截至2025年1月,中国官方账面持有的美债总额为7610亿美元,是美国国债第二大外国持有国,仅次于日本。然而,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罗宾·布鲁克斯指出,若将中方透过欧洲金融机构间接持有的债券计算在内,实际数字可能接近1兆美元。
近期债市动向暗示,北京可能已开始小规模抛售美债,借此提高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向白宫释放金融施压信号。
风险极高的“双刃剑”
国际金融协会(IIF)首席经济学家马塞洛·埃斯特旺警告,虽然抛售美债可能迫使美联储重新启动量化宽松(QE)以维持市场稳定,但这同样将冲击中国自身利益。他指出,“大规模抛售将导致美债价格暴跌,间接让中国持有的其余债券贬值,并可能危及其高达3兆美元的美元资产组合。”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斯将此类举动比喻为“对坐在对面的对手丢手榴弹”:“这不是零和游戏,因为中美金融关系紧密,一方失血,另一方也难以幸免。”
人民币或成另一战场
除了美债,中国手中另一张牌可能是人民币汇率。若北京同时推动人民币大幅贬值,将使中国出口更具竞争力,也对美国构成经济打击。不过专家认为,这样的组合拳目前仍属“最后手段”。
“人民币大幅贬值加上美债大规模抛售,意味着中方已决定进入全面金融战。”地缘风险分析公司GRASP创办人菲利普·伊凡诺夫指出,但他强调,这类极端操作对中国自身也将造成巨大冲击,因而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主流策略。
中方早已启动“去美元化”布局
事实上,北京近年来已开始逐步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并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占全球外国投资比例已从2011年的28%跌至目前的8.9%,反映中方有意减缓对美金融系统的暴露度。
新阶段的博弈:经贸之外的战略对抗
专家普遍认为,美中当前的矛盾已超越传统的经贸纷争,演变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较量。随着特朗普再次强化对华政策立场,中国的回应也愈发多元与强硬。
伊凡诺夫总结说:“如今的中方政策不仅考量经济收益,更折射出在全球权力版图上的战略较量。贸易战的战场,正在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