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价格飙升之势令人咋舌,有媒体甚至形容其涨幅“比黄金还猛”!作为运动爱好者的热门选择,羽毛球如今正悄然成为“烧钱的兴趣”。随着中国羽毛球原料价格节节攀升,大马市场也难逃波及,今年3月羽毛球价格已上涨约7%至8%,预计6月还将再度调涨。
位于峇央峇鲁、经营超过40年的ADD-ONE运动用品店老板蔡泯炎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坦言,涨价已成常态:“去年羽毛球涨了两轮,总共超过10%,而今年3月每桶再涨8至10令吉。店里贩售的十多个品牌基本上无一幸免。”
高端羽毛球价格更是逼近天花板,他指出,尤尼克斯(Yonex)高级款一桶已达180令吉,而热销品牌如RCL和海狮则也飙升至100令吉左右。
羽毛球消耗惊人 一晚可用掉一桶球
羽毛球的损耗率高也是“打不起球”的原因之一。蔡泯炎说:“一个晚上每个球场2小时的活动,通常会耗掉12个羽毛球。”每颗羽球约10令吉,等于一晚就要花120令吉。
尽管如此,他坚持不“省着打”:“杀球就要尽兴,不会因为省钱而打得小力。”
羽毛球价涨“牵一发动全身” 装备全线看涨
不仅羽毛球本身涨价,连球拍、球鞋、球线等配备也全面调涨。蔡泯炎的太太林祥妹回忆:“80年代时,一桶球只要20至30令吉,那时打球的成本相当低。现在样样都涨,消费者确实负担大。”
她补充,尽管喊“打不起球”的人不少,但真正的羽毛球爱好者却仍愿意砸钱:“很多人反而更愿意投资更好的装备。”
原料价格疯涨 背后藏着“鹅毛经济学”
羽毛球的高昂价格,背后隐藏着一个你想不到的原因——鹅毛短缺。马来西亚RCL品牌总代理达成贸易公司负责人洪庆吉透露:“羽毛球多由16片鹅或鸭的大羽毛制作,但一只鹅最多只能提供14片,原材料供应非常有限。”
更令人惊讶的是,猪肉价格也能间接影响羽毛球成本!他说:“当猪肉便宜时,消费者就不太吃鹅肉,导致鹅的养殖量减少,羽毛自然就更贵。”
中国市场需求庞大 全球鹅毛供应告急
洪庆吉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羽毛球市场,估计有超过2亿5000万人打羽球,需求量极大。他也坦言,虽然可以考虑从其他国家进口羽毛球,但中国在制造质量和市场规模上遥遥领先,仍是唯一选择。
此外,马币汇率的波动也令进口成本居高不下。“马币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我们就得调高售价。”
羽毛球打不起?匹克球成替代选项
价格上涨让部分球友转投“匹克球”的怀抱。蔡泯炎指出:“匹克球最大开销是场地费,装备便宜很多。”
尽管如此,他和许多“羽球铁粉”仍不愿割舍这项运动:“我打了50年了,要我放弃?很难。”
年轻羽球迷也感压力
25岁的羽毛球爱好者蔡海棱坦言:“我以前用的羽球品牌从60涨到100令吉,一周打3次球,现在可能要减到2次。”
他估算自己每月花费约300令吉在羽球上,尽管有压力,但仍坚持:“从6岁打到现在,羽毛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慢涨还能接受” 有人选择传承热爱
另一名受访者赖先生则认为,羽毛球虽涨价,但并非一次暴涨,还能接受。“最大开销是羽毛球,其他装备可以用很久。”
他甚至鼓励儿子打羽毛球,希望把这份热爱传承下去。